中國女泳手陳欣怡藥檢陽性(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8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端木珊綜合報導)在巴西奧運100米蝶泳決賽取得第4名的中國女泳手陳欣怡,在8月7日的奧組委興奮劑檢查中,A瓶藥檢呈陽性。事件再次將中國運動員使用禁藥的話題推向高潮。
100米蝶泳第四名 陳欣怡疑涉禁藥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鋒晨報》8月12日報導,中國游泳隊新星、18歲上海小將陳欣怡被傳藥檢呈陽性,未通過興奮劑檢測。在兩天前,陳欣怡便得知自己未通過興奮劑檢測的結果,並已向國際奧委會提交了B瓶檢測和召開聽證會的申請,以求避免遭到禁賽。
據官媒《新華網》報導,中國游泳協會12日確認了該消息。中國游泳協會對此表示,要求陳欣怡積極配合調查,如實陳述事實,認真執行反興奮劑規定,依法維護正當權益。該負責人同時強調,中國游泳協會堅決反對使用興奮劑,將主動配合國際體育仲裁法庭開展調查,並尊重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的最終決定。
央視知名體評員張斌對此表示:「事件令人痛心,中國代表團對興奮劑一直以來零容忍。」
據悉,陳欣怡被檢出的是氫氯噻嗪,效用為利尿減壓。利尿劑本不屬於興奮劑,但屬於興奮劑掩蓋藥物。因其可能干擾興奮劑檢查結果而被列入違禁目錄。
陳欣7日參加女子100米蝶泳項目決賽,並取得第四名。
輿論分析 陳欣怡背後有更大組織
一篇署名「熊志」的評論文章認為,如果陳欣怡使用興奮劑屬實,絕不是她——一個18歲的小姑娘能獨立做主的。其背後定有更大面積、有組織的醜陋作假。
文章並提出質疑,陳欣怡的血檢8月7日就已經進行,並且兩天前就知道了檢測結果,那麼,為何醜聞最先由外媒曝光,而未見官方主動公開?
文章指出,90年代時中國游泳隊,走過了一段醜陋的歷史。不只是游泳隊,包括馬家軍在內,很多體育項目在中國都存在扭曲的金牌體制。今天包括陳欣怡在內的奧運一代,正好出身於那個興奮劑風波纏身的時代。雖然很少國人願意翻開那醜陋的一頁,但它的的確確是中國體壇繞不開的原罪。
事實上,中國游泳選手曾屢次被查出服用禁藥。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中國泳隊有11名運動員藥檢呈陽性;
1994年廣島亞運會,11名中國運動員被查出使用禁藥,其中7人是游泳選手,包括當年獲得6枚金牌的中國泳手熊國鳴。最終,中國隊被褫奪12枚金牌;
1998年在澳洲珀斯舉行的游泳世錦賽期間,中國運動員原媛負責攜帶全隊使用的13瓶激素,在悉尼機場入關時被發現,被澳大利亞警察抓獲;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仰泳王歐陽鯤鵬被檢測出興奮劑而遭終身禁賽;
近日,中國泳手孫楊又因2014年的禁藥醜聞,深陷與澳洲泳手霍頓的口水戰。
曾在中共國家體委工作了35年的前中國國家隊醫務監督組組長薛蔭嫻此前曾對媒體披露,使用興奮劑是中國國家政策,早在1979年,中國就開始使用興奮劑。1986年漢城亞運會是中國國家隊使用興奮劑的高峰,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皆被要求使用興奮劑。拒絕使用興奮劑的運動員,則會遭到排擠,甚至被調離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