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8月22日訊】長期以來,由於中共製造的歷次「運動」,讓中國民眾人人自危,於是人們都喜歡把錢存入銀行以備不時之需,認為既保險又有利息,是最安全的選擇。但實際上近年來人們把錢存銀行是越來越虧,有經濟專家論述其中三大原因。
近年來,「負利率時代」一詞頻繁出現在各媒體的首頁。所謂「負利率」,實際就是指存款利率小於通貨膨脹率(CPI漲幅)。這種情況下,居民的銀行存款隨著時間的推移,購買力逐漸降低,看起來就像「縮水」一樣。通俗地說,在銀行拿的利息趕不上物價上漲水平。
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假設10萬元人民幣存銀行,一年後淨虧537元。因為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之差折算,所以最後是虧本的。不但如此,而且存的年限長,利率也不見得越高。
對於錢存銀行越來越不值錢的現象,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黃志龍近日發表文章認為,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中國經濟正面臨「流動性陷阱」風險,利率水平整體下行使得居民持有不同期限存款的機會成本顯著降低。「流動性陷阱」不僅表現在利率水平持續下降對刺激企業部門投資意願的邊際效果遞減,還表現在居民對存款期限溢價的敏感性顯著下降。因此,隨著中國央行持續不斷放鬆貨幣政策,扣除通脹因素之後的實際利率已經為負。而隨著市場利率水平的整體下行,將有越來越多的銀行存款期限溢價消失或者為負。
其二,利率下行週期中,銀行降低期限溢價(N年利息)是為了鼓勵居民縮短存款期限,降低自身的長期負債成本。目前,中國經濟仍處於利率下行週期。
其三,為了維持穩定的利差,銀行提高長期存款利率的意願不強。因此,為了維持長期存貸款業務的盈利水平,商業銀行提高5年期長期存款利率的意願並不強。
黃志龍認為,可以預見,在當前整體市場利率水平持續下行週期中,居民定期存款長短期利率倒掛現象還將持續。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