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8月23日訊】今天看到一個貼子,講的事在理,可在文末,非要加上這樣一句話:「無需點讚,有良心的轉發到大家的群裡,有多少群轉多少群,沒良心就不用轉了。」我們幾個朋友圈的「圈友」一起議論此事,都對此很反感。有圈友說,就看了這話,本來想轉的便不不轉了。
這類表述屬於道德綁架和精神恐嚇,屬於語言暴力或語言強姦的一種行為。不僅是一些散貼,有些公眾號、博文也愛用此作為營銷手段。而最引人矚目的是「不轉不是中國人」那句話,可以作為邪惡詛咒的代表性語言了。
「不轉不是中國人」這類典型的表達方式,老航索性再抄錄多幾則:
「6月17號是父親節……有孝心的請轉發,轉發後顯靈。不愛父母就不用轉了……」
「這位老人九十多歲孤身一人,兒子娶了媳婦,卻不管自己的父親了。中國到底怎麼了?不會轉,會髒了你的空間嗎?轉走後你名字會多一顆紅心。」
「6月30號是XX的生日,可是韓國主持人說XX沒有粉絲。XX就跟韓國人打個賭:如果這個說說在6月30號轉不到20萬,XX不當主持了,轉到200萬,那幾個韓國主持就要道歉。合同已簽好了,喜歡看XX大本營的一定要轉發!不為別的,就只為我們中國人爭口氣,看了不轉不是中國人!」
「鬼子犯下滔天大罪,小日本居然說釣魚島是他們的。如果你是中國人就轉起,不轉不是中國人!」
「大家5月13號一定別進影院,大家一起為《貞子》票房為零,做努力!中國人拍的《金陵十三釵》在日本小鬼子票房為零。轉發到所有的Q群,日本人說中國人是垃圾,不團結,如果在兩週內轉發超過兩百萬個群的話,日本人就是垃圾!」
還有「請好心人轉發 一下」「轉發後一生平安」「有愛心的就轉」「有良知的就轉」「有正義感的就轉」「為了家人健康轉」「不轉就遭秧」「轉瘋了」「必轉」等等。在微信管理上定義為「脅迫、煽動用戶分享」,可以舉報。但這限制並未遏制住那些人的語言強姦。有些公眾號還想出應對之策,將這類文字轉化成圖片模式掛在文章後面。另外又有些人外挂圖文,避開微信系統的自動檢查。
針對「不轉不是中國人」這類咒語,有人予以反諷:「每次看到不轉不是中國人我都不轉,至今未見美國或其他國家的移民部門向我發放綠卡。哪回事,為何不見效果?這不是騙人麼?!騙子,你再說什麼‘不轉不是中國人’,老子就到你府上去討,直到你把我變成外國人!」
「不轉不是中國人」這類精神強迫之所以能夠像螃蟹一樣橫行無忌,老航感到作為一個群體,是國人智商出現了一些問題。既然那種邀寵諂媚、溜須拍馬、胡說八道、陰陽怪氣、搏位出位等言行比理性與智慧更能吸引人的眼球,那就變成社會的比爛比渾大批拼了。在中國還有一種咄咄怪事。有些行為,他人越反感,某些人越是要那樣做,以為那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成功學。
病態思維背後是一股子邪氣。當社會出現某些狀況時,「不轉不是中國人」之類的脅迫有時也真能起到社會狂迷的誘導作用。但對一個正常社會來說,應當有能力消解那樣一種邪氣。若沒有那種能力,這個社會的集體智慧,恐怕只能維繫在較低的水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