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侵佔中國領土一覽。(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9月27日訊】俄羅斯《消息報》9月22日發出消息,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計畫在中國新疆租賃大片土地用作運載火箭殘骸墜落區。「俄羅斯運載火箭將在中國上空拋掉頭部整流罩艙門,因此為安全起見,需將居民臨時撤出可能墜落區域,租下大約一萬平方公里土地。」
這條消息尚未得到官方媒體乃至外交部的確認,但無風不起浪,大凡涉及中國的許多重大新聞往往都是出口轉內銷。
一萬平方公里是個什麼概念?當年英國人租借的整個香港九龍半島,包括大嶼山,大帽山郊野公園,橋咀郊野公園等10個自然保護區,也不過1100平方公里,一萬平方公里,相當於9個香港!
俄羅斯對中國究竟打什麼算盤?俄羅斯國土面積近乎中國的兩倍,更有10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是地廣人稀。俄羅斯卻偏偏在中國挑選火箭殘骸墮落區,更無恥的是,竟有中方專家稱這是兩國在航天領域合作的重要標誌。
凡是對歷史稍有瞭解者,恐怕都難以否認,中俄對抗的時間遠比合作的時間多,俄羅斯從中國取得的利益也遠比中國從俄羅斯取得的利益多,俄羅斯是真正侵佔中國大片領土的唯一國家,在與俄羅斯的對抗中,中國失去了外興安嶺,相當於失去了大於東北數倍的森林資源,等於失去了中國五分之一的礦產資源,中國失去了貝爾加湖,也等於失去了世界上六分之一的淡水資源,中國失去了海參崴,失去了庫葉島圖們江海域等等,也等於失去了在北太平洋的話語權。
面對中國的崛起,俄羅斯的不安要遠遠大過美國和日本,儘管中俄兩國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在許多國際問題上常常抱團取暖,在意識形態上也持相同的立場,但俄羅斯並不希望中國成為亞太地區真正的領導者,更不希望中國繼續拉攏滲透昔日的中亞聯邦。俄羅斯從地緣政治上來說,始終也是歐洲國家,並在政治體制、宗教文化、社會經濟等諸多領域與中國有著天然的差異。
俄羅斯把紅色種子撒播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讓今天的中國主政者仍在享受這個豐碩的果實!但許多中國人並沒有完全忘記俄羅斯歷史上對中國的侵略以及對中國大片土地的佔領,自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至今,中國相繼被沙俄、蘇聯和俄羅斯吞噬的國土面積達588萬平方公里。難怪1999年底中俄兩國簽訂的《邊界新約》,曾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很大反響和爭議。
蘇維埃政權建立後,列寧口頭上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蘇維埃只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卻沒有把當年通過不平等條約佔去的領土歸還給中國。斯大林掌權時比沙皇還要貪婪,先在新疆策劃「東突」立國,之後又將外蒙古從中國直接分割出去。
鄰近中國東北的海參崴,更是幾代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1860年前,這個城市和大片土地都歸屬於中國,連「海參崴」這個地名,也來源於古老的肅慎語(滿語),漢譯為「海邊的晒網場」或「海邊的小漁村」。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海參崴被沙俄派兵強佔,1872年俄羅斯在海參崴建設軍港,將太平洋艦隊駐地從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遷於海參崴,1875年在海參崴設鎮,1880年海參崴升格為市,1888年海參崴成為俄國濱海省行政中心,1903年起莫斯科至海參崴直達鐵路線建成,海參崴發展成為俄羅斯在遠東的重要城市和港口。
蘇聯解體前,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蘇聯俄羅斯聯邦濱海邊疆區首府。蘇聯解體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仍是俄羅斯聯邦濱海邊疆首府,遠東第二大城市。根據2002年的人口普查資料,海參崴常住人口約60萬。
在斯大林統治蘇聯期間,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曾有幾十萬滿族、漢族人被殘殺或強制遷移流放到中亞地區。1958年至1991年間,前蘇聯規定只有蘇聯人方可到訪及居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在蘇聯完全封鎖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前,這裡居住了許多中國人和朝鮮人。
在17世紀中期,沙皇伺機東侵,尋求在遠東地區開拓不凍港。沙俄和清朝曾有過多次領土糾紛,清康熙年間清朝和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屬大清王朝,鴉片戰爭後,在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俄國又與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在《北京條約》中,將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劃歸俄國所屬。
1919年7月25日,《蘇俄第一次對華宣言》宣布:廢除帝俄與中國、日本、協約國簽訂的一切秘密條約,帝俄政府在中國東北以及別處,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棄,廢除帝俄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租界,放棄庚子賠款的俄國部分,放棄帝俄在中東鐵路方面的一切特權。
1920年9月27日,蘇俄政府又發表《蘇俄第二次對華宣言》,明確宣布「以前俄國歷屆政府同中國訂立的一切條約全部無效,放棄以前奪取中國的一切領土」。
1920年遠東濱海地區建立「遠東共和國」,持續至1922年由蘇聯收復。
1924年3月中蘇談判,北洋政府要求廢棄舊約,蘇方拒絕。蘇方代表認為,舊約對於兩國疆界極有關係,若即廢止,則疆界無所依據。只是同意在新約未訂以前,舊約中有違反1919年、1920年兩次宣言精神及有損中國主權的概不實行。
1924年5月31日,《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正式簽訂,簽訂雙方代表為:大中華民國大總統特派顧維鈞,大蘇維亞社會聯邦共和國政府特派咯拉罕。協定明文廢止沙俄對華簽訂的所有條約協議全部廢止,重新劃定邊界,承認外蒙為中國固有主權之領土。但此後至1926年,中蘇雙方舉行會談,商議重新劃界,訂立新約,但談判無果而終。這樣,兩國疆界未能重新劃定,新約未能簽訂,中蘇邊界問題成為懸案保留下來。
1930年代開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成為蘇聯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又先後囚禁過蘇聯和日本戰俘。
1945年2月,抗戰勝利前夜,中華民國擬定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華民國民政府代表提出收回蘇俄佔領的大連、海參崴、克葉群島等地。斯大林立刻威脅,如果中國堅持收回領土,蘇聯將推翻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回應稱,如果蘇聯這樣做,中國將加入西方同盟,允許美國軍隊進駐中蘇邊境。最後中蘇經過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中蘇同盟條約」,蘇聯同意中華民國收回大連、旅順以及滿洲鐵路(1946年),並達成妥協,蘇聯同意中國50年後收回海參崴。
1945年8月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王世傑和蘇聯政府在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附件明確:
1、蘇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國地位;蘇聯必須在1950年前撤走在外蒙古境內的所有駐軍。蘇聯同意中國政府對蒙古的駐軍,但其駐軍不能用來反對蘇聯。蘇聯強烈要求25年以內中國政府同意外蒙古舉行公民表決,由聯合國監督表決的公平性。
2、中華民國政府聲明對外蒙古擁有不可質辯的主權,中國政府1950年10月10日恢復對外蒙古駐軍,用於保護領土完整,不用於反對蘇聯,在同一時間實行蒙古高度自治。中華民國政府同意100年以內讓外蒙古人民舉行公民表決,由聯合國監督表決的公平性。
3、雙方同意就蒙古問題繼續進行談判。雙方同意就東蒙問題繼續進行談判。
4、蘇聯同意無條件撤走蘇聯駐東三省所有武裝力量。同意中國政府恢復原蘇殖民地大連主權;……蘇聯承認中國對海參崴的主權,蘇聯同意在50年內以內撤走蘇聯駐海參崴所有武裝力量。
5、中國政府將在1995年恢復對海參崴的主權,並開放海參崴為自由港,對蘇聯免稅。
6、雙方同意就海參崴問題繼續進行談判。
7、蘇聯承認烏蘇里江江北六十四屯為中國領土。蘇聯承認圖門江出海口是中國主權。
8、中國聲明圖門江出海口是中國主權,為了中蘇友好圖門江對蘇聯開放。
9、中國政府將保留繼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權力……
10、蘇聯拒絕中國對庫葉群島的主權要求,但願意同中國政府就所有領土糾紛進行談判。
11、中蘇兩國一致同意烏蘇里江江面主權中蘇各二分之一。
1950年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簽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0年。這個條約取消了1945年8月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王世傑和蘇聯政府在莫斯科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兼外長周恩來和蘇聯外長安德烈·維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簽署。其附件內容包括:
1、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條件承認外蒙古獨立。
2、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海參崴(包括海參威所轄所以郊區)是蘇聯固有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烏蘇里江江北64屯為蘇聯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圖門江出海口是蘇聯主權;新疆北郊是蘇聯領土;
3、中華人民共和國停止1945年以來南京政府所有索土要求。承認清朝政府1850年以來所有領土條約。
4、烏蘇里江江域北三分之二屬於蘇聯主權,南三分之一屬於中國主權。
5、蘇聯政府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領土的聲明。
6、雙方同盟一致反對國民黨,及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
2001年7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代表中國政府正式確認放棄與俄爭議領土的主權要求。(條約第六條原文如下:締約雙方滿意地指出,相互沒有領土要求,決心並積極致力於將兩國邊界建設成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邊界。締約雙方遵循領土和國界不可侵犯的國際法原則,嚴格遵守兩國間的國界。)
2008年10月14日,中俄兩國在黑瞎子島舉行「中俄界碑揭牌儀式」,標誌著中俄長達四千三百多公里的邊界線全部確定。至此,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國土(相當於10個臺灣),主權正式變更為俄羅斯。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