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楊延昭驍勇善戰,保宋抗遼。(網路圖片)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是中國古代山西南北交通的要衝,地勢異常險要,一直是歷代駐守重地,為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前線要塞,雁門關見證著歷史,見證著諸多忠烈的將士。其中之一就是家喻戶曉的北宋鎮守雁門關名將,一代忠臣楊延昭。
楊延昭(958年~1014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本名楊延朗,為了避諱而改名楊延昭,後人都習慣稱其為「楊六郎」。
據《宋史》記載,楊延昭小時候沉默寡言,經常擺列軍陣作為遊戲,似乎天生就注定將來要領兵作戰。他的父親楊業說:「此兒像我。」見他很有天分,所以每次出征都會讓他跟從。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楊延昭年僅29歲,跟隨父親攻打應州、朔州時,擔任作戰先鋒,不幸被流箭射穿過手臂,但他堅持戰鬥且越戰越勇。宋軍在雁門關外進攻遼軍,節節勝利,收復許多城池,楊延昭的勇猛也初次讓遼軍見識到了。
同年八月楊業戰死,父親去世後,楊延昭繼承父親的事業和遺願,屢立戰功,多次大敗入侵邊境的契丹人(遼軍),深受宋真宗讚賞。
楊延昭在邊關期間生活簡樸、帶兵有方,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冬天不戴絮帽,夏天不張傘蓋,雖然身為邊防總司令,但出入僅帶數名隨從,不擺排場。
楊延昭智勇善戰,號令嚴明,作戰中總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雖貴為顯赫的將領,卻處處以天下社稷為重,不為自己謀私利。打了勝仗,論功行賞時,他總是將功勞讓給屬下。所得俸祿、賞賜全都犒勞給將士,深得士兵們的信任和愛戴,都願意為他效力。
他前後戍守邊境二十多年,在河北邊境建立了兩千多公里的邊防要塞,使得宋朝的邊境固若金湯。
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初七,這個威震遼邦的將星,滿懷不能收復國土的憂忿心情在邊疆要塞去世,卒年57歲。楊延昭去世後,宋真宗沉痛的哀悼他,派宮中使者護送靈柩回鄉,百姓們見了靈柩沒有不流淚的,就連敵方遼軍也舉哀致敬。他的三個兒子都受到朝廷重用。
根據《宋史》所載,楊延昭本是楊業的長子,為甚麼被稱作「楊六郎」呢?原來古人稱天狼星為六郎星,遼軍非常害怕、敬畏楊延昭,他們認為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克制遼國的,而楊延昭驍勇善戰,保宋抗遼,一人當關萬夫莫敵,認為他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
後來,人們在雁門關上建起了高達五十七尺的楊延昭立身玉像,似乎訴說著楊延昭五十七年的戎馬歷史,威風凜凜。楊氏一門悲壯的抗遼故事,歷代流傳,供後人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