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前,拚命打寒顫,或四肢冰冷。(網路圖片)
《黃帝內經》共162篇,有關陰陽問題就有140篇,用到陰陽的詞句,超過3,000個,可見陰陽的舉足輕重,最偉大的真理往往是最簡單的,而陰陽到底是甚麼?
《周易》崇尚陽剛,老子推崇陰柔,《易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本。」道出中國人最高境界的哲學思維中心——陰陽。
《內經》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從宇宙大自然所滋養的風、暑、溼、燥、寒五氣中吸取能量,經由藏像系統進入經絡系統,而生成先天之精陽氣;再從大地所生成的酸、苦、甘、辛、鹹五味物質滋養生理解剖系統,轉化成為後天之陰精陰血,形成「陰氣內化、陽氣外榮」,人成為有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大自然的共生體。
《內經》又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也就是說,宇宙間、人世間數不清的萬事萬物都可歸納為一個本,這個本就是陰陽。由陰陽可無限延伸,陰陽循環,如環無端,永不止息。
舉目可見的大自然中,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晝為陽,夜為陰;晴為陽,雨為陰;《易經》中陽爻陰爻所組成的八卦與24節氣相對應;一天中也有陰陽,上午為陽,下午為陰;《內經》說:「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又說:「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所以傍晚後的劇烈運動,是否違反自然而不健康,大有可議之處。
陰陽之妙無窮:「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陰陽有互根性,所謂「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又說:「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卵子與精子不結合就不會成人。陰陽又互相牽制:例如:陽熱病,就要用陰寒藥來治;陰陽會互相轉化,臨床上常見寒極生熱,熱極生寒之像,例如:要發燒前,卻拚命打寒顫,或四肢冰冷;陰陽互相消長,所謂「陽長陰消,陰長陽消」,陰盛就會陽衰,陽盛就會陰衰,常見於夫妻間微妙關係;陰陽還會互補,所謂採陰補陽,採陽補陰,是房中術和某些氣功的技術。
陰陽的對立性隨處可見:上下、水火、動靜、升降、善惡、剛柔、怒悲、虛實、陽宅陰宅等等。陽的統一性,俯拾即是:內外、表裡、氣血、前後、臟腑、陽經陰經、男女、上半身下半身、腹背等等。陰陽的變化也分層次,例如:五臟為陰,心卻是陰中之陽,腎為陰中之陰。陽中有陽,陰中有陽;陰陽既對立又統一,既離又合,最終要達到相互平衡,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一旦陰陽絕離,人將魂歸西天。
《內經》養生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而誰能走出陰陽之外?只有修成真人者,《內經》說:「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