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以「逼債」等子虛烏有的理由號召人民反對「蘇修」。(網路圖片)
中蘇交惡的那些年,「蘇修逼債」這個話題一度被中國民眾視為國家經濟苦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三年大飢荒期間,蘇聯逼債導致中國糧食緊張,經濟陷入極大困難的說法很盛行。
甚至在課堂上、田地間和車間裡,中國老百姓繪聲繪色的描述中蘇邊境鐵路交接所在進行貨物交接時,蘇聯人的刁難,例如當時雞蛋都是用一個鐵絲圈圈過的,大了小了都不行,稻穀一定要放在揚谷機吹到完全吹不出癟谷,蘋果要測量個頭大小,豬肉必須達到四指膘,甚至有流傳蘇聯人愛吃豬尾巴,中方只好在邊境割了豬尾巴運過去......
然而這些,種種逼債傳說都是中國的民間傳說,私下編的,為了中蘇交惡中佔據道德制高點。從目前所能找到的六七十年代的官方媒體,從未發現中國有過蘇修逼債的官方宣傳。上世紀七十年代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曾發表過《蘇修逼債》文章,但內容只是指責蘇聯對幾個第三世界逼債,從未提及蘇聯對中國逼債。
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在該書第二卷詳細記述著中蘇經濟領域的鬥爭與合作,沒有半個字提及蘇聯逼債。《中蘇關係史綱》對此中蘇經濟領域的問題也有詳盡論述,但同樣未提到所謂「逼債」。
恰恰相反,蘇聯倒是建議過中國可以延期償還某些債務。赫魯曉夫還主動調整了盧布和人民幣的匯率,就是變相讓天朝少還錢了。因為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飢荒,1961年2月,赫魯曉夫致函毛澤東,提出蘇聯可立即借給中國100萬噸糧食和50萬噸古巴糖。一週後,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共中央口頭答覆,感謝蘇聯人民的好意,但是不必了,蘇聯可將這些糧食作為後備措施,實際上就是婉拒了,以表現中國人民是有志氣的。最後中方只接受了50萬噸古巴蔗糖。4月,雙方達成協議,中方借用蘇聯的50萬噸蔗糖,可在1967年前以記賬瑞士法郎易貨形式歸還,這期間均不計利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二卷1957-1969》)
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不盡的思念》,記載了一件蘇聯借糧助我度飢荒的事情。1961年,在中國東北面臨無米之炊的緊急關頭,經周恩來提議,中共向蘇聯提出,就近向蘇聯的遠東借20萬噸糧食,用以解東北的燃眉之急。儘管兩國交惡,蘇聯還是如數借給了中國,「使東北糧食困境及時得到緩解。」三年困難時期,東北的「非正常死亡」人數比較少,蘇聯出借糧食應該是原因之一。
當年國內的官方媒體,還對蘇聯照顧中國經濟災害導致的償債困難表示了感謝。1961年4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因我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1960年供應蘇聯商品有很大的欠交。蘇聯同志對此表示了同志式的合作和兄弟般的諒解。「
1960年底,中共對外貿易部部長葉季壯約見蘇聯駐華使館參贊,曾以口頭聲明表示,中國方面的支付出現困難,在兩國記賬貿易方面拖欠蘇方的貨款,無法立即償付,甚至可能要在5年內才能還清。
雖然這是中國人的口頭的非正式的打招呼,但蘇聯人顯然認真考慮了中國的顧慮,1961年3月,蘇聯政府主動提出,兩國貿易中間中國所欠10億盧布逆差,可分五年償還,不計利息,4月份雙方達成協議,對此消息《人民日報》進行了公布。
由上述可見,蘇修逼債是個子虛烏有的謠言,現實中蘇聯並沒有逼迫中共還債。
中共到底欠下蘇聯多少債?
1958年中共發起「大躍進」後,因國內副食品供應緊張和收購困難,不能按貿易合同對蘇聯交貨,在1959、1960年兩年間又欠下25億盧布的商貿債。根據當年主管財政的副總理李先念在《關於1961年和1962年國家決算的報告》中所列舉的數字,自1950年以來中共向蘇聯所欠的外債和應付利息,折合人民幣計算總共為57.43億元人民幣。
中共對蘇聯共欠下的57億元債務,在當時的國家財政支出中佔多大比例呢?1959年全國的財政支出為520億元,1960年則為654億元。而且至1960年之前,中共對蘇聯已還債33億元人民幣,這就將抗美援朝所欠的武器債務基本還清,所剩的主要是「大躍進」兩年間因不能按合同交貨拖欠下來的貿易債務,以及接受旅順蘇軍撤出後所留裝備的收購費,其總額折合23億元人民幣。
還債支出遠不及同期援外金額
1950年至1960年十年間,中共無償對外援助和貸款總額為40億元人民幣,1960至1964年對外援助68億元。而中共欠全部蘇聯外債僅為五十多億元。「一五」計畫中的援外佔國家基建投資的十分之一。1961年中共的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1962年以後援外金額更超過了償還蘇聯債務的金額。
1964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說明瞭還債和援外的情形:
中共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十四億零六百萬新盧布,已經按期償還了十三億八千九百萬新盧布,剩下的尾數一千七百萬新盧布,中共已經向蘇方提出,用今年對蘇貿易的順差額中的一部分來提前全部還清。
不僅如此,中共還拿出了比這個時期償還的外債數額要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支援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中共一貫克己助人,採取無償贈予或低息、無息貸款的方式提供援助。
1967年中共對外經濟援助佔國家財政支出的4.5%,1972年達51億多元,佔財政支出的6.7%,1973年上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發達、最富裕國家對外經濟援助的比例。1973年後這種超過國力的對外援助才逐漸扭轉。1962年王稼祥曾建議調整對外援助政策,因此受到嚴厲批判。從那以後再沒人膽敢質疑大規模援外工作。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990年,中共和蘇聯又發生了國家間債務,不過這次雙方換了個角色。鑒於當時蘇聯發生了嚴重的日用品市場緊張,中國決定以記賬式瑞士法郎計價的貸款形式向俄羅斯交付一大批生活日用品,部分緩解蘇俄面臨崩潰的日用市場,但是隨後蘇聯就解體了,這筆錢23年後才得以償還,是用俄羅斯生產的直升機償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