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5月18日訊】防控金融風險被中共當局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金融監管部門競爭式的在各自負責的領域去金融槓桿。官媒新華社14日晚間發文稱,「當今金融市場的亂象,風險點之間的關聯錯綜複雜。整治這些亂象,不能在處置風險過程中發生新風險。
從官媒文章可以看出,監管部門不斷發布文件讓資本市場感到恐慌,令高層對「一行三會」競爭式去槓桿的做法不滿。4月底,習近平主持的政治局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目前,金融去槓桿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
實際上,槓桿的本質就是負債。企業或個人投入少量資金,實現更多的資產,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加槓桿。所以,只要有債務融資,就會有槓桿。中國金融體系以銀行信貸為主,信貸在社會融資總量中佔比最大,所以金融系統中的槓桿很大。
近些年資管業務發展較快,各類資管機構管理資產總規模已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尤其近年來金融機構開展的新型業務,涉及理財、信託、基金、債券、期貨、保險等多種產品類型。但這個涵蓋龐雜業務的金融服務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監管規範,滋生出不少問題。
金融系統對一個國家而言,其安全關係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國的金融系統包含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其中有的業務層層嵌套,造成風險疊加。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的資管項目極易形成龐大的資金池。而這增加了資金空轉,降低了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效率。
對4月以來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態度進行簡要梳理可以發現,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銀監會監管顯著超預期,股市、債市雙雙下跌;第二階段,監管層態度和媒體風向有所鬆動,市場預期監管放鬆,股市、債市反彈;第三階段,監管層和媒體風向再度趨嚴,市場預期明顯惡化,並且形成了一行三會競爭式去槓桿。
近幾年,中國經濟逐步下行,令實體企業經營狀況明顯惡化。相應地,金融體系面臨資產質量下降,壞賬風險上升的壓力。快速發展的金融業態與相對滯後的金融監管格局之間產生矛盾。在混業經營的大潮下,中國傳統的分業監管格局留下了監管套利的空間,貪腐和權力尋租產生的監管漏洞往往對全局性產生了不良影響。
(觀看更多中國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