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姜淋友)
再怎麼平凡的人,都有一顆獨特的心。再怎麼困頓的生活,都有光採的一天。不要羨慕那些已經飛黃騰達的名流;因為他們也曾經有過茫然不知所措的日子。
在啟動生命改變的機制之前,每個人都有默默耕耘的時候。只要你決心告別灰暗的歲月,嶄新的人生就開始一步一步迎向你。改變,有可能是瞬間,但更多的可能是存在於認真生活的每一天。
能夠在一夕之間大徹大悟的人,一定擁有頂尖的聰明,要不然就是在日積月累中儲存了豐沛的能量,讓他瞬間按下改變的開關。浪子回頭金不換,因為實在太難太難。
我的父親抽了幾十年的煙,有一天從南部旅行回來,突然戒了煙。我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不改謙遜的口氣說:「搭大巴時,全程禁止吸煙,我忍著不能抽煙,實在很難過,就要求自己不要有想抽煙的這個念頭,與其那麼痛苦,不如戒掉算了。」所以,他就這麼「輕易」把煙給戒了。
聽他講得雲淡風輕,我寧願相信他是其實是想戒菸想了很久了,醞釀多時之後,一次擊發,結果命中圓心。
隨時做好迎向成功的準備。國中時候唸過放牛班的我,連高中都沒有考上,後來常被問到:「是什麼原因,讓我在求學的路上經過曲曲折折之後又重新踏上坦途?」我常常想了很久想不起來,禮貌上為了給對方一個交代,偶而也會很不得已地胡謅一個理由,諸如:看了一本書、或聽了誰的一句話,恍然大悟。
後來,我自己慢慢想出這一路走來的輪廓,發現能夠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其實不是什麼讓混沌初開的石破天驚,而是一步一腳印中堅定要改變的決心,走過柳暗、迎接花明。
過程中有無數個「一本書」、「一句話」,也許它們毫不起眼,但對我來說,卻都是踏踏實實的轉捩點。
「也許,你暫時還沒有找到那個方向,或掌握到可以立刻改變的契機,但是你一定要在每天的生活中認真做好最充分準備。」
很多來到面前的個案,常常也是因為經歷到痛苦,經歷到無望與沮喪之後,試圖藉由心理治療來為自己找到一個出口。
我不禁在想,人的痛苦所為何來?會不會人太在意失去曾經所擁有的?或者一直想擁有自己所沒有的,卻始終得不到?
于是中國老祖宗的「捨得」二字就又浮上了腦海。人在經歷痛苦後,好像也在教導我們學習練習如何「捨」,然後才能「得」。對我而言,那個捨,不僅是要學習去捨掉過往生命階段所建築起來的很堅固狀態,而且要捨的是,和很多個案一樣,所在意的評價與認同。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因為個人生命經驗所形塑而成的價值觀。套句心理治療老祖宗榮格的說法,每個人都有一個由自我所認同之集體中的片段,所建構出來的「人格面具」。然而,人格面具對返回一個人的本質的「個體化」、一個人真實的存在(being),卻是最具破壞力的。
但矛盾的是,從心理髮展來看,我們人卻往往還是需要藉由認同週遭環境內的重要人物,來形成無意識的依附,以創造彼此的連繫關係,就像嬰兒得依附母親一樣。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了很多的知識,或者論述,或者思維,也都有很多的生活經驗,然而,如果我們的自我過於焦慮地依附於這些知識、論述或思維、經驗,很可能就會因此阻礙了我們新的人格的成長,而無從讓更寬廣的生命經驗發生。
危機、危機,即是危險也是機會。如果把痛苦視為是危機,那麼或許藉由面對痛苦,反而讓我們有機會去思索:「我為什麼是我?」有句話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很多事件的發生其實都有某種「意義的巧合」。「機會,永遠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而且,唯有準備充分的人,才能一眼認出「機會」已經出現在身邊。
基於無數努力的累積,才能把握到成功的契機,不必經歷重大挫折,其實每個想法、每個念頭,都可以讓人省悟,得到改變的啟發或力量。一時頓悟,常來自長久的醞釀。
只要你願意下定決心,很努力的去做,堅持理想,用對方法,日復一日去實踐,每一天都會是生命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