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宋朝時的河南人,字聖功,太平興國年間的進士,自宋太宗淳化到真宗咸平年間,曾三次入朝為相。為政崇尚寬厚簡樸,遇事敢言,善知人,有重望,時人尊稱他為賢相,其後授太子太師,封許國公,去世後謚號「文穆」。
當呂蒙正入朝擔任參知政事(次於宰相職位)時,有一朝士,指著他以輕視的口氣議論說:「這個人舉止呆滯,也能擔任參政政事麼?」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從容走過。同行中有人為他不平,要追究詰問那位朝士的姓名。呂蒙正搖手阻止說:「不必追究詰問,如果一知其姓名,便終身不會忘記,還是不知道的好!」當時的人們,都讚嘆、敬服呂蒙正的雅量。
後來,呂蒙正升任為宰相。依照朝廷規定的舊例,凡是宰相之子,都授予員外郎的官職。呂蒙正上奏懇辭說:「天下才能之士,隱居山岩者很多。我的兒子,只是剛離襁褓的孩童,如果承受這份寵命,恐會暗中遭受禍譴……」於是只授予九品官階。
呂蒙正在朝,盡忠為國,正道自持,有僚屬珍藏一面古鏡,要獻給他,誇說此鏡能照二百里。呂蒙正笑著說:「我的面孔不過碟子大,何用照二百里呢?」固辭不肯接受這面寶鏡。
呂蒙正平常很留心人才的發掘及儲備,常設一夾袋,無論大小官吏,進謁時,必詳問其經歷及才學,記錄下來,藏於袋中,到了朝廷用人,便隨時從袋中查閱,按才奏薦。他所選薦的人才,都能稱職,為國效命。
呂蒙正未出仕前,境遇落魄,無家,寄居在僧寺,受恩於寺。所得恩俸賞賜,都包封不用,送與寺僧,以報恩德。皇帝知道後,問他緣故,呂蒙正告以私恩未報。皇帝聽講後,受到感動,特賜寺僧紫袍,以資表揚。
呂蒙正信奉佛法,每天早晨拜佛,必祝願說:「不信佛者,莫生我家。願我子孫,代代護持三寶!」後來,侄子呂夷簡,位登宰相,封申國公,禮敬廣慧禪師為師。呂夷簡之子呂公著,官尚書右丞,也封申國公,叩禮天衣禪師為師。呂公著之孫呂好問,官居左丞,禮拜圓照禪師為師。呂好問之子呂用中,拜佛照禪師為師。他家世代奉佛,高官貴顯,果然符合呂蒙正的祈願,至誠的祈禱感應之神奇,真是不可思議。
(事據許止淨著《歷史感應統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