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圖)

香港人「18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 政府「新招」管用嗎?

發表:2017-09-29 09: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香港人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
年初,牛津經濟研究院一項研究將香港列為全球買房負擔最重的城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9月29日訊】近年,香港不時高踞「買房負擔最重」全球排行榜的首位,「劏房」(狹窄的隔斷分租房)聳人聽聞的居住環境亦在全球範圍廣為人知。

今年稍早,美國物業顧問公司Demographia一項調查顯示,香港仍為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房價入息比率(本地房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數)高達18倍,遠遠拋離居次位的悉尼(12.2倍)及溫哥華(11.8倍),「18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之說不徑而走。

房價及租金高踞不下,將數百尺的房屋分成數戶、甚至十數床位租出的「劏房」在香港越見普遍,這現象獲不少國際媒體關注,成為香港貧富懸殊最具象征性的標誌之一。據香港發展局數字,目前全香港共有8.8萬「劏房戶」,居於環境惡劣的分租房內。

房屋問題一直被港府列為「重中之重」,新任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在即,政府及坊間均出現不少協助基層及年輕世代,解決住房問題的建議。

一週以內,先後有政府官員稱正在研究推出「貨櫃屋」,社會企業計畫提供「合法劏房」,地產商則加推「大學生首置上車盤」,但這些建議目前只針對極少數人,也引來一些批評聲音。

政府的「新招」是什麼?

「合法劏房」

政府早前宣布與本地社會福利機構合作,由社福機構以平租承接發展商提供的單位,再以低於市價的租金,將單位分租給正在輪候公共房屋的基層市民,租戶資格由承辦這些社會房屋營運的社福機構決定。

在香港,無法負擔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請入住公共租住房屋(簡稱公屋),但目前公屋的輪候時間,平均需要4.7年。在等候期間,一些基層市民別無選擇租住劏房,當中很多因不符合本地法例的安全、消防等要求,屬於違法。

政府今次與社福機構合作,提供符合法例相關要求的分租房,計畫名為「社會房屋共享計畫」,但港媒更愛稱其為「合法劏房」。

有批評者認為,此計畫相當于于將本不應鼓勵的劏房現象合理化。

負責統籌計畫的社福機構「社會服務聯會」早前披露,已覓得300多個單位參與計畫,今年低可望推出34個,預計每個單位可住2-3個家庭。一個兩人家庭須付租金約為3600元,人均居住面積最少75呎(約7.5平方米)。社聯言明,這些房屋只是過渡性質,在市民輪候公屋期間提供住處。

社聯的目標是在三年內提供5000個單位,預計可幫助約1000個家庭。但相對全港8.8萬「劏房戶」,這項計畫被批評是「杯水車薪」。

政府方面則強調,推行這項計畫,並不是將提供房屋的責任,轉嫁予社福機構。

「貨櫃屋」

另一項計畫是建造「貨櫃屋」。香港發展局早前公布,港府正研究引入貨櫃屋組裝技術,在香港大學宿舍及香港科學園宿舍試行,計畫初期將建造500個180呎(約18平方米)單位。

「貨櫃屋」是民間團體倡議多年的解決方案,因其選址的靈活性及建造速度,適合用作過渡性住房。

但政府計畫細節一出,即引起抨擊:這些遠離市區、僅180呎(約18平方米)的單位,月租將達8000至10000港元。其中,在科學園建造的貨櫃屋,對象不是受居住問題所困的市民,而是租予科學園公司的員工及研究人員居住。

有港媒報導指出,這些貨櫃屋單位的平均呎價,較鄰近市鎮沙田、大埔一些單位更高。

「首置上車盤」

另一方面,新任特首林鄭月娥在競選期間,就提出「首置上車盤」的計畫,她將會於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交代有關措施。林鄭早前透露,計畫對象是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希望可以幫助"可能收入不錯,但無法在私營房屋市場置業"的年輕家庭。

但林鄭月娥強調,這些房屋只屬"上車盤"性質,目的仍是期待目標家庭「日後有能力進入私人市場」。至於定價,林鄭月娥僅稱越是可以負擔的定價,就伴隨較多限制。

面積細小的「上車盤」(或稱「納米盤」)在香港私人房屋市場已十分普遍。去年底,一個地產商推出面積最小僅128呎(約12.8平方米)的「上車盤」單位,備受輿論批評。

近日,有地產商宣布劃出部分單位為面向大學畢業生的「上車盤」,但單位售價仍高達最少587.8萬港元。

「杯水車薪」?

面對坊間對上述幾項建議的質疑,特首林鄭月娥強調,港府會用上「千方百計」去解決房屋問題:「有些措施有人覺得是‘杯水車薪’、‘整色整水’,但我希望社會明白,負責房屋的同事真的什麼方法都願意去想。」

「我們有決心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林鄭月娥週二向傳媒表示。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系教授許智文向BBC中文分析,社福機構分租房五年內只能幫助千餘家庭,而貨櫃屋在結構上有高度限制,而劏房戶近十萬,上述兩項計畫難以照顧。

許智文認為,要解決香港的居住問題,規劃「臨時房屋」並不理想,「政府應該加快興建公營房屋」,但指政府覓地建屋有困難。

對於林鄭月娥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許智文質疑,林鄭提出的「首置上車盤」幫助的,是已經有一定置業能力足以「上車」,也就是相對而言較富裕的階層。

「但最大問題是香港有很多人,能力未達置業水平,」許智文強調:「這也是(政府)需要處理的。」

批評者認為,政府的思維仍然側重地產發展,以鼓勵市民「買樓上車」為主,而非解決市民居住問題,不能撼動目前租金高企的既有地產市場秩序,最終得益者仍是地產發展商。

民間研究組織「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向BBC中文表示,要紓緩房屋問題,應設法「拉低」市區劏房租金。

他舉例指,若一塊500呎的土地可以興建6層150呎(約15平方米)的貨櫃屋,政府只需77公頃土地,即可興建10萬個貨櫃屋單位,「足以衝擊整個劏房市場」。

但提供大量平價租房,會影響私人租房市場的價格。陳劍青質疑,政府目前提出的計畫,均「不敢」將租金定在大幅低於市價的水平。



責任編輯:唐風 来源:BBC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