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活在誰的餘光中?(圖)

作者:張平 發表:2017-12-18 09: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餘光中
餘光中筆下的中國已經不再(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2月18日訊】《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沒有網路中立性的未來?歡迎來到中國》,作者尼克.弗裡希說,如果你想知道沒有網路中立性的未來是什麼樣的,在北京上一下網就知道了。由和中共保持一致的電信巨頭提供的中國網際網路是一個數字反烏托邦,遭到被稱為防火長城的龐大審查機構過濾。有些網站的載入速度極其緩慢,甚至完全打不開。其他的則能立即打開。內容會在沒有任何警告或說明的情況下突然消失。特朗普政府廢除網路中立性原則的計畫,將這種噩夢般的場景帶到了美國的數字大門前。

文章說,北京從不羞於利用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實力消除中國境外的異見,採用政治和商業混合的策略。今天,在中國瀏覽網頁,你很少再見到過去經常出現的那些話:「你的連接已被重置」,或「由於相關的法律法規,此內容無法顯示」。你更可能是要忍受漫長的載入時間,你會覺得很煎熬,很無聊,轉而去查看別的網頁。在這種制度下,甚至連《紐約時報》這樣無論如何都拒絕自我審查的內容提供商--該報自2012年報導中共領導人的家族財富之後一直遭封鎖——也會發現自己接觸消費者的能力受制於那些運營通訊渠道的企業。

餘光中那個中國不是今日中國

臺灣《上報》發表詩人廖偉棠文章《孑立在中華民國的餘光之中》,文章認為,剛剛去世的臺灣詩人餘光中,的確比大多數臺灣作家更顯得與大陸作家是同類者。純粹從詩而看,他很接近另一位余姓作家余秋雨,徜徉山水之畔而不見人間,追懷古人而不問今人,用鴻鴻的話來說,就是「雅不可耐」——這不正是信仰中華復興的附雅者所嚮往的嗎?

文章說,以李白指代盛唐也就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做法,餘光中作為學者型詩人,也未能免俗——不是因為他流俗,而是因為他需要從盛唐想像中獲取他的中國自豪。「但無論如何,他的那一個中國,明顯已經不是今天的中國,既不是大陸的中國,也不是臺灣的中國了。如此看來,他孑立在中華民國的餘光之中,一如他的名字,倒頗有幾分悲壯」。

為什麼要到中國去開會?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到中國開會去》,作者李怡說,十九大後,中共國一連開了三個國際大會,一個是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一個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一個是「南南人權論壇」。諷刺的是: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在中國作過社團登記,中國的網際網路自由度連年都居世界倒數第一,中國在世界人權排名上一直排在最後幾位,2015年是倒數第二。

那麼為什麼又有許多人到中國開這些荒謬會議呢?

文章說,有一篇大陸帖文說,「到中國開會去」幾乎成了外國政要、商界領袖和專家學者的口頭禪,「人儍、錢多、速去」是具體描述。到中國開會,可以享受頭等艙、五星級酒店、美食、高出場費、高規格接待。同樣一場會議,中國支出的費用是外國的好幾倍,甚至上十倍。會議的舉辦單位和人員可以從中得到各種好處,如以會議的名義購買電子產品、私自賺取酒店的差價以及收取各種回佣等。吃虧的是老百姓。公費開支都來自百姓的血汗稅款,這且不說;一碰到開會,就交通管制,有時甚至把老百姓趕走,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許多干擾。

中國民族主義紓解內部壓力

臺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學習臺灣走民主富強之路》,認為中國加大對臺打壓力道,與其國力擴張,尤其經濟崛起,卻缺乏多元管道紓解社會矛盾有關。中國在近三十年快速成長後,總體經濟規模已是世界第二,但為了鞏固專制政權,對自由與人權的箝制卻有增無減,因此,號召民族主義,點燃民粹之火,乃是紓解內部壓力的重要手段。

社論說,中國動不動就提及反分裂法、解放軍武統,以中國視角解讀臺灣的民主日常,再正常的現象都會被當成大逆不道的去中國化,兩岸戰火看似一觸即發。然而,中國必須瞭解,即使武力再強大,但挑起戰爭,必將付出慘痛代價,恐使其進步成果毀於一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