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看中國合成圖)
正月初一,也稱元日,「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受到中國百姓和帝王們的重視,並被視爲吉日。這一天,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著名事件呢?
中華上古帝王堯、舜的德政傳頌千年,堯帝禪位於舜的典故,更是婦孺皆知。《高士傳》載,帝堯徵詢四嶽,問誰能承帝位,四嶽推薦了舜。舜孝感天地,德才俱佳,堯把娥皇、女英兩個女兒嫁給舜,經過多年的歷練,想把帝位傳給他,但舜認爲自己德行不夠,堅辭不肯。
於是,堯沐浴齋戒,在河、洛修壇場,虔誠禱告,求神開示。在河邊,龍銜一塊碧綠的東西登上祭壇,隨即離去。帝堯命人打開,是一幅河圖,上面記載了日月星辰、山川江河、帝王更替等事,還寫道:「闓色授帝舜,虞當受天命。」在洛水邊,一隻大玄龜負書而出,在壇中放入龜背甲做成的書,也寫著當禪舜。
堯對舜說:「龍銜河圖,龜負洛書,以示天象,天命不可違!」在河圖和洛書的神諭下,帝堯決定擇吉日禪位於舜,這個吉日正是選在了正月初一這一天。
《書經・舜典》記載:「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詢於四嶽,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這是說,帝堯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在文祖廟舉行隆重儀式禪讓於舜,由舜行天子之政。
堯、舜二帝的德政,被後世稱爲「舜日堯年」,如〈四時白紵歌・秋白紵〉中載:「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漢復夏曆
到夏、商、周三朝,對「年」的稱謂不同,《詩經・爾雅》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三朝對一年第一天的規定也不相同。
夏規定元旦在正月初一,商規定元旦在十二月初一,周規定元旦在十一月初一。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直至漢武帝。
漢武帝即位後,在繼承秦朝體制的基礎上,罷黜百家,正本清源,奠定漢文化正統。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時,司馬遷創立「太初曆」,漢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
貞觀之約
到了唐代,太宗尚堯舜德政,在《帝範序》中寫道:「朕聞大德曰生,大寶曰位,辨其上下,樹之君臣。……是以翠媯薦唐堯之德」,意思是,因為唐堯聖德,才會有神龍獻《河圖》於翠媯川中。太宗認為人君當慈悲眾生,以化其民。於是貞觀七年(西元633年)這一年的新年在歷史上創造了德政的奇蹟。
貞觀七年(西元633年)這一年的新年在歷史上創造了德政的奇蹟。
《新唐書》載:「六年,親錄囚徒,閔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縱之還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詣朝堂,無後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
那年新年前的臘月,太宗視察朝廷大獄,看到有三百九十名被判處死刑的囚犯,在等待來年秋天執行死刑。當時即將過年,太宗下令讓所有死刑犯回家,與家人團聚,並與他們約定,第二年秋天要準時返獄伏法。
第二年約定歸來的日子到了,所有的囚犯全部自行返回,太宗宣佈赦免了所有人的死罪。「貞觀之治」二十三年,當時的臣民在君主的感召下,道德水準之高可見一斑,因此四夷賓服,萬國來朝,大唐雄風垂範後世。
永樂遷都
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朱棣成為紫禁城第一位君臨天下的皇帝。(以上圖片皆來源於公有領域)
明朝永樂十九年(西元1421年)正月初一這一天,在歷史上完成了一件大事,即永樂遷都。明成祖朱棣經過15年的籌劃和營建,終於遷都北京,入主紫禁城,南京則成為留都。
永樂四年開始,成祖開始籌建紫禁城,並派人前往四川、湖廣、浙江等地採購木材。《明太宗文皇帝實錄》載,在四川白水江採辦木材時,沒等人動手,便有若干大木滾入江中,自己等待運往北京。成祖聞之大喜,將此山命名為「神木山」,並在江邊立碑建祠。這一神跡不僅預示了遷都北京是吉兆,也爲世界留存了現今最大的木結構古代皇家宮殿建築。
《明成祖實錄》載,永樂十八年,紫禁城等主要建築完工,「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
《明史》載:「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奉安五庙神主于太庙。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由此,明成祖成為紫禁城第一位君臨天下的皇帝,奠定大明百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