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處理位於福建上杭紫金山銅礦濕法廠污水池中的含銅酸水(網路圖片/鄭義提供)
【看中國2018年3月5日訊】紫金礦業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金礦企業,現在已做成世界級別的特大採金企業。但在中國,這家企業最出名的還不是它的實力,而是劣跡斑斑、接連不斷的重大污染事故。照理說,紫金礦業財大氣粗,拿出些錢來防治污染並非難事。在一次重大污染事故發生之後,全國群起而攻,其董事長陳景河承認污染本可避免,「也就幾個億的投資,但太晚了。」陳董事長的這個態度很好,但真實的情形是諱莫如深的——紫金礦業已經向地方政府支付了「環境破壞豁免權」,或者說已經買過保險了。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曹開虎披露,這種豁免權主要靠兩種方式「買來」:其一是直接向地方政府和官員出讓股份。當地許多官員皆或多或少持有紫金礦業股份,最典型者為前上杭縣副縣長鄭某,辭職轉任紫金礦業監事,不到三年,又重返官場。就在他重返官場的前一天,「受讓」了紫金礦業100萬股股份。其二,為官員養老「做貢獻」。上杭縣大量退休官員都被紫金礦業委以閑職,領取十幾萬到幾十萬「年薪」。這個長長的名單中,甚至還有省級、國家級官員。記者分析道:
一家企業,最大的算計就是成本收益帳。理論上,如果改善環保要支出的費用小於購買「環境破環豁免權」的支出,那麼企業就會把錢投入到改善環保中。按陳景河的說法,改善環保「也就幾個億的投資」,這筆錢大概不會大於收買官員的支出,理論上紫金礦業應該選擇改善環保才對。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為什麼呢?因為收買成本是「剛性」的,是你必須掏的錢,既然這筆錢無論如何得掏……所以即便是有心改善環保的企業,都會被這個剛性成本逼得只能選擇去破壞環境。
細查紫金礦業由官辦到官民合辦的過程,與地方官員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有歷史原因的,但也沒理由排除花錢買保險的心理。是無奈也好,是深謀遠慮也好,反正這些保險費沒有白花。紫金礦業的權勢越來越大,小小的縣市環保局,不能說話也不敢說話。紫金礦業之傲慢,甚至到了環保官員來檢查時,連啟動一下污水處理設備應付一下也懶得動手。
就因為這些背景,紫金礦業雖不斷發生嚴重污染事故,輿論界抗議如潮,甚至環保部介入叫停,但每次都有驚無險,不了了之。相反,在洶湧的污染漩渦中,紫金礦業頂風行船,越做越大。
現在,做大了的紫金礦業開始走向世界,四處購買金礦。但他們料想不到的是,紫金礦業在秘魯遭到當地民眾阻擊。
秘魯土著抗議開採亞馬遜雨林能源(public domain/鄭義提供)
秘魯是歷史悠久的印加帝國,現在是一個總統制議會民主國家。近年來,為了保護自己的環境,秘魯制定了《原居民或當地人的事前會商權法》和《事先磋商法》。這些法律強制性要求環境影響評估,以及與當地社區達成協議,要求採取一切措施保護土著群體生存、尊嚴和發展等諸多權利。這些法律顯然是人民意志的體現,但即便沒有這些法律,當地居民也有很多途徑阻止項目上馬。2007年,秘魯阿雅巴卡地區的居民就自己組織了公投,最後以公投結果否決了安地斯/山區的露天採礦計畫。在公投之前,當地居民設置了示威路障。在秘魯,反對礦業開採項目的暴亂時有發生。2009年,秘魯政府以「為了全秘魯2600萬人的利益」為由引入跨國公司開發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當地土著印第安人擔心造成資源、生態以及文化的破壞而激烈抗爭,發展到扣押38名警察,20名警察在衝突中喪生。在秘魯投資開採業的紫金礦業也遇到了麻煩,其主管坦言:「一切皆取決於是否能夠取得社會許可,我們實在不想在充滿衝突的環境下開工。」紫金礦業、五礦和江西銅業在秘魯的情況比中鋁更為棘手,都因環保問題而陷入困境。紫金礦業還數次遭到環保組織武力襲擊。首鋼集團收購的秘魯鐵礦多年來經常罷工,生產陷入停滯。綜合以上種種,中國官媒稱:國內企業「走出去」已遭「警示」,秘魯的投資環境「趨於惡劣」。
所謂投資環境趨於惡劣,不過是在國內霸道慣了,出去不知如何是好罷了。當今之世,除中國和朝鮮,土地不在人民手中的國家真不多了。
看一看秘魯,再想一想中國,我們的國土和人民也太可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