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方案中的國家發改委大幅瘦身。(圖片來源:Getty Images/看中國合成)
【看中國2018年3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日前,中國公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因職能多、職權大被戲稱為「小國務院」的國家發改委大幅瘦身。此前,國家發改委因對經濟行政干預過多飽受各界詬病,中國各行業企業對此更為反感,盼望能減少行政干預,但實際情況堪憂。
日前,中國公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根據此方案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事實上,在這份改革方案中,除了新設部門和不再保留的部門以外,一口氣被去掉了7大職責的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最受關注。在過去的數十年,國家發改委一直因職能多、職權大被人們戲稱為「小國務院」。在中國歷次的機構改革中,均有呼籲國家發改委「瘦身」的聲音。
除了相應的辦公廳等部門外,根據國家發改委主要職責,其現下設26個職能機構(司、局等),覆蓋中國的交通、能源、環境資源、外資、貿易、就業等諸多國民經濟領域,職權涉及經濟中長期規劃、經濟運行調節、經濟體制調節、價格調節等。同時,國家發改委還參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金融業監管政策的制定,實屬權力很大的超級部門。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媒體表示,國家發改委的職責再劃分之後,會使得其主要功能更加突出。
對於國家發改委未來主要管什麼,按照機構改革方案顯示的內容,在其保留的主要職責中,將更加強調經濟發展運行、宏觀調控和經濟體制改革。
目前國家發改委在實際運行中,因身負眾多事務管理,令其飽受爭議。原因正是由於國家發改委的權力既大而廣,觸角延伸至各個中國經濟行業及領域,與國務院多個部門形成了橫向交叉關係。中國內地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透露,「幾乎是一個處對一個部委,部委要投資什麼,沒有發改委點頭弄不成。」
在「兩會」期間,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對媒體稱,「當前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仍大量存在,過度干預、行政手段過多的問題也很突出。」
尹中卿表示,一定要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該政府干的政府干,不該政府幹的事情政府也不能伸手。
「小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的發展過程
國家發改委的前身,可追溯至中共政府成立於1982年的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家計委成立後,原屬於財政經濟委員會領導的重工業部、第一機械工業部等13部劃歸其領導。
1998年的機構改革中,原「國家計畫委員會」更名為「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
2003年,隨著原國家經貿委的部分職能和原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一同並入,並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計畫」二字完全消失。
2008年機構改革,國家發改委剝離在工業行業管理方面的有關職能和對國家菸草專賣局的管理,將這兩項工作都劃入新組建的工信部,並代管新組建的國家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