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i在中國以「奧樂齊」的名字開設網店,並且成功打造了一個「輕奢」的品牌形象。 (圖片來源: 百度百科)
【看中國2018年5月2日訊】Aldi是著名的廉價連鎖超市,因其獨特的產品線和廉價策略,獲得了顧客的一致青睞!
最近,在Aldi的老家德國,人們發現了一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在德國本土市場以及在美、法、英、澳等國家也同樣秉持廉價概念的Aldi,居然在遙遠的東方古國中國,成了輕奢品牌?!不僅德國人,所有Aldi在該國開設分店的,包括澳洲人都驚呼:中國人的錢,居然那麼好賺?
1.德媒:Aldi居然在中國賣奢侈品?
德國版《商業週刊》最近發現一件怪事:
一向以廉價著稱的Aldi在中國賣起了「奢侈品」,銷量還不錯?
《商業週刊》指出,Aldi在中國以「奧樂齊」的名字開設網店也有一段時日,並且成功打造了一個「輕奢」的品牌形象。而這種「奢侈」,其實就是來自於高昂的價格。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Aldi在中國網商平台上賣的最好的商品:Knoppers巧克力威化。
德媒稱這款餅乾在德國的原價是1.89歐元,到了中國卻搖身一變,八塊裝真的賣到了將近30塊人民幣,折合3.9歐元。這還是打折以後的價格!
難道是關稅問題?但明明,同樣是運到地球的另一端,澳洲的Aldi賣這款餅乾,也只需要$3澳元,還經常打折啊!
對此,德媒也發現了不對勁:因為按照關稅,即便是原價賣1.89澳元的Knoppers,關稅也只有45歐分啊!
要知道,Aldi在中國開設的是網店,也就省下了一大筆的場地租金成本,那麼且不論成本,只按原價和進口關稅算,中國的「奧樂齊旗艦店」每賣出一份8塊裝的Knoppers,就可以牟取將近一半的暴利!
除此之外,德媒還發現,巧克力簡直是Aldi在中國牟取暴利的不二秘寶:德國僅賣99歐分的廉價巧克力Choceur,在奧樂齊網店賣到了5.66歐元,其中僅67歐分為關稅部分。
著名的禮品巧克力Merci賣9.4歐元,去掉關稅也要8.3歐元,在德國僅僅只賣2.39歐元!
看到這裡,德國人都忍不住咂舌:中國人的錢,看來真的很好賺!
2.進口兩個字,就這麼值錢?
Aldi敢在中國賣那麼貴,就不怕沒人買嗎?
實際上,這樣的問題,早在Aldi剛剛進軍中國時,就已經提出這樣的疑問了。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德國廉價超市aldi來華,定位輕奢,目標客戶為中國成功人士?
下面卻有一位澳洲留學生答主準確地擊中重點:
結合Aldi在澳洲成功上位的經歷來看,Aldi的成功,正好就在於準確抓住了該國消費者最需要的點。
畢竟,回顧Aldi在德國超市界的崛起史,主打的一直是廉價(Discount),甚至Aldi名字中的「di」就是「Discount」的意思。
而在澳洲,Aldi也一直是以廉價策略、極快的收銀速度和不時以飢餓營銷方式推出一些物美價廉的產品,吸引澳洲顧客爭相購買。可這一點,Aldi知道在中國行不通。
中國消費者要什麼?在Aldi進軍中國之前,他們在德國、澳洲等國的門店就一直很受留學生代購的青睞。從代購的經驗中,Aldi發現:中國消費者很捨得在「進口」兩個字上砸錢。
對此德媒也指出:奧樂齊在中國的起步其實並不順利,除了缺乏知名度以外,部分巧克力產品也在網店上線時也出現質量問題。
儘管如此,奧樂齊在中國過去一年的銷量卻出人意料的好,可以說取得了一個良好的開局,這與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日益增長的要求有著很大的關係。
以奶粉為例,中國中產階級肯為孩子花錢,中國廣大的「代購」群體也不斷推動著這片市場,而「源自德國」的奧樂齊恰好給了中國消費者很大的安全感。
比如名叫Farmdale的所謂「澳洲銀獎奶粉」,比起澳洲代購們賣得最多的愛他美、A2、可瑞康比起來,絕對是小巫見大巫。但「進口」兩個字,仍然讓很多中國消費者請願掏錢。
同樣的,翻閱奧樂齊中國的官方網站,我們看到的一般不會是價格,而是在商品名稱介紹上的一行小字:源自德國、澳洲原產、奧地利進口。
所以說,「進口」兩個字,讓Aldi能夠成功擺脫了在歐洲、澳洲等地習以為常的散亂和廉價印象,一舉成為了中國網商平台上的「輕奢貴族」。
其實Aldi真的抓住了中國消費者的心理,才可以如此順利上位。
從Aldi在中國搖身一變成為輕奢品牌這件事上,不僅看到了中國人對進口商品的過度追捧,也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本國製造業的不自信。
言歸正傳,據說Aldi準備在中國開設50家實體店,到底會延續網商的「輕奢」路線,還是走回在澳洲這樣的廉價路線呢?
實際上,還是消費者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