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值千金 一言也能救命」 華人國外就醫必須學會的幾種表述(圖)


doctor
醫生 (圖片來源:publicdomain pictures)

【看中國2018年5月20日訊】經常有華人朋友反映於美國就醫的種種困難,分析其原因不難發現,所謂「難」的具體體現在中美的文化丶就醫流程以及醫院系統之間的差異,因而引起華人患者與美國醫生、醫療體制之間的隔閡。這些產生的不必要麻煩,輕則浪費時間和金錢,重則錯過最佳治療機會而損害健康。

一、「中式客氣」要不得

華人朋友習慣於「以禮相待」,總是怕給對方添麻煩。表現在有的華人就醫時怕給醫護人員添麻煩,而不能詳實描述自己的病痛程度,讓自己一味地忍著,可是這樣無形中把自己陷入危險境地。

也有另一部分的華人朋友,在看病時習慣與醫生拉家常。除了描述當下的病症之外,還會贅述很多以往患病經歷和自己揣測的「可能性」病症。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很可能會給自己招來了「天價」的醫療費用。因為美國的醫院診所有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要求醫師有義務把患者所描述的內容都如實記載,否則會攤上醫療責任。

因此,華人在美就醫最怕的就是和醫生溝通不暢,在看病時過於客套或過於簡化自己的症狀,導致增加誤診的機率。若不能通過問診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不管對於患者還是醫護人員而言都是浪費時間丶白費功夫。

另外,華人與醫生溝通病情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否定的範圍」,這是由於語言習慣不同,也是誤診率高發的因素之一。比如,在醫生詢問患者是否對某種食物或藥物過敏時,華人的回答習慣通常為「沒有」。

而這個回答在美國醫生那裡是肯定的回答,表示患者明確知道自己的過敏源及過敏狀況。但實際上華人對自己的情況是屬於「不知道」的範圍,那句「沒有」只是隨口回答。在此提醒廣大的華人朋友在回答醫生各種問診問題時,請務必要分清「沒有」和「不清楚」之間的區別,先想好後再予以作答。

二、不敢要求二次診斷

華人對美國醫生的診斷有心存疑惑的時候,往往不願當面表達出來,而是在這間醫院看完病後再前往其它醫院進行重複治療,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事實上,美國醫生並不反對病人要求二次診斷,也不會因為這個要求而生氣,在他們看來,讓同領域的醫生一起診療能更好地確定病情與治療方案。

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對診斷有異議需要二次診斷,請一定要在第一次診斷後立刻提出,千萬別拖到第一次治療後才提出要求,這樣只會耽誤自己的病情。

對醫院資源不夠瞭解、眼中只有醫生是許多華人朋友的錯誤習慣。然而,在美國的醫療結構裡除了醫生和護士之外,還有社工丶康復中心丶病例管理員丶病患家屬專用餐廳等等許多其它的醫療資源能幫助不同情況的病患處理各方面的醫療事宜。若一味地專等醫生只會浪費病患自己的時間,更可能因此延誤病情。

三、因特殊原因「諱疾忌醫」

有一些華人朋友考慮到自己身份不合法而怕被遣返或者解遞,所以即使生病了也不敢去醫院就醫。有些則是偷偷給自己做診斷,去藥店買藥甚至硬抗,但是這樣做也是大錯特錯。其實,美國是有相關的法律規定:醫院必須要對病人的信息嚴格保密,而且醫院無權曝光病人身份。因此,建議所有在美的華人朋友,當有任何問題或者不舒服的時候,盡量第一時間向醫療部門尋求幫助,才能確保早日康復。



責任編輯:許天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