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校把體育運動視為精英教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樣的學校上學,一樣的老師上課,為什麼有的同學功課遙遙領先,成了令人羨慕的尖子生?有的同學卻落後於人,成了班級裡的差生?難道是他們智商各有高低?
其實,在孩子學習的路上,智商只起到20%左右的影響作用。智商這東西,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後天「升值潛力」一般。而真正拉開孩子差距、並影響甚至是決定孩子一生的,往往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兒童階段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一個好習慣能成就孩子,一個壞習慣則能傷害孩子。
一、守時:讓孩子成為「靠譜」的人
兒子的畫畫班上有兩個同學,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男孩經常遲到,挨了批評也不以為然,每天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女孩總是很早就到,擺好用具,靜靜地坐等老師。有次下暴雨,只有女孩和媽媽濕淋淋地趕去上課。
女孩的畫技突飛猛進,而男孩還是畫得不知所云。大家向女孩媽媽取經,她說,也沒什麼特別的,學習對孩子來說,天賦重要,可態度更重要。我只要求女兒凡事認真,而認真上課的前提就是守時。
態度決定狀態,狀態自然決定成績。有句話說:守時的人不一定優秀,但優秀的人一定很守時。因為守時就代表著自律,有責任心,會讓人感覺靠譜、值得信賴,在團隊合作和未來發展中更容易獲得好機會。對孩子來說,守時代表著有管理時間的能力,有計畫、有責任心地學習和生活。
有次跟一位園長聊天,她說那些經常入園踩著點或遲到的孩子,基本都有拖延和不認真的問題。所以,英國一些學校會向經常遲到的學生的家長收罰款,希望能引起對守時的重視。
守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和修養。細節,永遠決定成敗,請讓孩子從認識時間的那天起,就學會守時。
二、整理:培養秩序感和專注力
韓國一位整理師去一戶人家整理兒童房,驚訝無比:到處堆著亂七八糟的書和玩具,衣服隨意掛著,書桌上滿滿噹噹的,還養著三隻倉鼠,房間裡的味道一言難盡。
孩子媽媽抱怨:「整天逼著他讀書,就是不愛讀,唉,沒辦法!」在倉庫一樣的房間裡,孩子怎麼可能靜下心讀書呢?
整理師開始清理,後來孩子也加入進來,扔掉廢品,收納好有用的東西。幾小時後,房間乾乾淨淨又整整齊齊的了。孩子滿心歡喜地坐到書桌前,津津有味地拿起一本書讀起來,甚至忘了整理師的存在。只是通過整理,就能讓孩子集中精力地學習,多麼神奇!
哈佛商學院調查發現,課桌乾淨、整齊的孩子往往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做事專注有耐力。而經常丟三落四、拖拉懶散的孩子,基本都沒有整理的好習慣。
日本就很注重「收育」教育,從小培養孩子整理的好習慣:玩過的玩具放回原處,培養秩序感;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用的書包,出門前更從容;及時清理書桌和房間的雜物,在整潔的環境裡學習,效率更高。
可不要小瞧孩子做這些事的力量!整理不但能鍛練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自律能力,還在潛意識中整理內心的情緒垃圾。孩子會整理物品,才能梳理知識;規劃好空間,才能規劃好人生。
三、閱讀:終身受益的財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聽起來嚇人,但不無道理。
據調查,堅持閱讀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均會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狀元愛好閱讀。
一位高考語文得了148分的同學說:書讀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從小我媽媽就愛給我講故事,我對閱讀的喜歡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閱讀應始於胎教,媽媽邊撫摸肚子,邊柔聲朗讀,讓胎兒感知語言的節奏和韻律;1歲左右開始親子閱讀,用睡前的20分鐘讓孩子享受閱讀帶來的愉悅;5歲後,可以嘗試教孩子認些字,為獨立閱讀做準備。
兒子在幼兒園演講時說:「我每天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媽媽給我讀書。」我聽完,心裏甜滋滋的。
愛讀書的孩子思想更豐富、成熟,不容易陷入偏見和固執中;愛讀書的孩子人格獨立,見解獨到,不容易盲從。閱讀不僅是一個好習慣,更是孩子洞察內心、感知生活的儀式感。
四、運動:激發孩子的「體能自尊」
閨蜜的兒子上幼兒園中班,因為身材瘦小,總是有些膽怯不自信。閨蜜想盡辦法鼓勵,就是不起效。
有一次,幼兒園玩跳遠,兒子竟然得了第一名,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揚、圍觀。從此,兒子不但慢慢開朗活潑起來,跟同學交往也積極主動了。閨蜜問我原因,我說:「恭喜,孩子的體能自尊被激發了!」
孩子證明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起了在群體中的自尊和自信,這就是運動的魅力!
西方學校把體育運動視為精英教育,英國專家指出,對於1歲半~5歲的孩子,要求每天運動或者活動至少3個小時,就是因為發現了運動的秘密作用。
如果允許,可以讓孩子從小堅持一種單項運動或團體運動。放學後不要急著讓他埋頭寫作業,可以跳繩、打羽毛球、拍球等,盡情地活動、宣泄,不僅能釋放壓力,還有助於長高,預防近視等。
作家村上春樹說:正是幾十年的長跑塑造了現在的我。運動中產生的對我們至關重要的東西,肉眼無法看到,但心靈可以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