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國軍在河北省昌平南口鎮抗擊日軍進犯華北。(網絡圖片)
1937年8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一個月,日軍重兵撲向河北昌平北部重鎮南口,欲從此地打通平綏線鐵路,進而佔領山西,控制整個華北,實現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蔣介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簡稱「軍委會」)對日寇的三路進犯,都做了相應的戰鬥部署,在平綏路南口及長城一線集結了6萬餘部隊,下令閻錫山第二戰區組織南口戰役,以第13軍軍長湯恩伯為前敵總指揮。
第二戰區傅作義第7集團軍奉軍委會之令,以第13軍軍長湯恩伯為集團軍前敵總指揮,指挥第13軍(轄王萬齡第4師、王仲廉第89師)、高桂滋第17軍之李仙洲第21師、第7集團軍陳長捷第72師和馬延守獨立第7旅及2個獨立炮兵團,總兵力6萬餘人,與7萬餘日軍精銳鏖戰整整18天。
參戰日軍則是日本最精銳的板垣第5師團(日軍甲種師團,有「鋼軍」之稱,師團長為曾參與策劃「九一八事變」的板垣征四郎中將)、鈴木獨立混成第11旅團、酒井獨立混成第1旅團和川岸第20師團(日軍甲種師團)之一部等,總兵力約7萬人。
南口位於北平西北45公里,為居庸關南側的長城要隘、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門戶,有「綏察之前門,平津之後門,華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南口及其沿線長城要隘,國軍官兵面對強敵視死如歸,奮勇搏殺,犧牲慘烈,激戰半個多月,重創氣勢洶洶的日寇。期間日軍公然違反國際公法,多次使用毒氣彈。
國軍前敵總指揮所數次被日機炸毀,前敵總指揮湯恩伯幾次險被炸死,仍指揮國軍奮勇抗日,被譽為「抗日鐵漢」,師長王仲廉、團長羅芳珪亦表現出色。
經歷過那場殘酷南口戰役的國軍抗日老英雄訾安春,回憶起70多年前那悲壯一幕時,仍不禁老淚縱橫。有多少戰友埋骨青山,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
訾安春,生於1911年12月,自幼習武。1937年,作為通訊兵在南口戰役殺敵。之後,隨部隊南下,參加了臺兒莊會戰、長沙會戰等一系列對日作戰。
以下是國軍抗日老兵訾安春口述的國軍南口抗戰史:
1934年,我背著家人偷偷出來參軍,加入國民革命軍第13軍89師。1937年7月,七七全民族抗戰爆發後,我們部隊接到命令,要接手29軍的防線,在南口擋住來勢洶洶的日軍。
我是通訊兵,任務是在戰鬥打響前架設好各陣地上的通訊線路,並在戰鬥中保證通訊暢通。我們比大部隊先到達前沿,當時正在架線,突然槍響起來,子彈在身旁亂飛。原來是自己的隊伍不知道我們先到,以為是日本人來了,還好沒有被誤傷。
8月8日,仗終於打起來了,日本人先是用炮轟,然後是飛機轟炸,轟炸機飛得很低,爆炸聲把人的耳朵都震聾了,石頭都被炸成土了。轟炸之後,日本軍隊攻上來,但被我們打下去了。
一天後,又是轟炸,然後日本兵在坦克的掩護下衝上來了。我們哪裡有炸坦克的重武器,就是肉搏,人衝上去,拚命往坦克上爬,把手榴彈往坦克蓋子裡塞,死了不知多少人。
戰鬥殘酷不說,天氣也不好,都是雨天,戰壕裡的雨水都淹到大腿根了。我們就站在水裡打,好多人的褲襠都被泥水泡爛了。增援部隊也上不來,給養也斷了,幸虧山上有村民種的玉米,還有不少沙果樹。士兵們就啃玉米充飢,吃沙果解渴。可沙果畢竟有限,實在渴急了,就只能喝戰壕裡的雨水。
我們把日本人「釘」在了南口,他們被激怒了,連續不斷的重炮聲蓋過了我們的機槍聲,甚至還用了催淚彈等毒氣彈。
8月25日,在久攻不下之後,日軍一部分迂迴到了我們背後,南口正面陣地被敵人包圍了。
8月26日下午,部隊開始突圍。我在傳達突圍命令時,因為通訊中斷,有一個排沒有通知到。在大部隊突圍時,這四五十人仍在陣地上與敵人拚殺。後來,聽說這一排人只有十幾人活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