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金門模範街,在今年元旦同時掛上了象徵中共政權的五星旗及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8年9月3日訊】北京壓縮台灣國際空間之際,金門8月開始自中國大陸引水,掀起政治爭議。紐約時報報導,通水儀式凸顯中國大陸不斷拉攏金門,但當地人對陸方感受複雜,年輕一輩大多懷抱戒心。
挺過60年前砲火 今日再面銀彈
60年前的8月23日,一場震驚世界的炮戰在台海爆發,中共軍隊一日用萬發砲彈轟炸國軍駐守的金門島,一連44天,導致國軍戰士死傷慘重,最後幸有美軍協助才守住金門。挺過砲火的金門,如今是與大陸關係最密切的台灣轄地,島上四處都可見中共五星旗的影子。
紐時特約撰稿人何貴森(Chris Horton)指出,60年前,金門在八二三砲戰遭遇密集炮擊,如今與對岸關係大不同,無論具體或抽象,雙方距離都在縮短。
福建省廈門市正在金門北方的大嶝島興建翔安國際機場,填海造陸後,金門與中國大陸的距離將縮短近1.6公里,研議中的跨海大橋有望連接兩地。報導提到,除了自福建泉州市引水,金門或許不久之後就會獲得中國大陸供電。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劉結一8月5日在泉州晉江市舉行的供水儀式,呼籲兩岸民眾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說「廣大台灣民眾一定會做出正確的抉擇」。
報導表示,劉結一若在台灣本島,幾乎肯定不會做出上述發言。前國台辦主任張志軍2014年訪台時,在多座城市遇到抗議,座車還在高雄西子灣遭潑漆。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王定宇認為,金門享有台灣本島一樣的自由與民主,「當地民眾不大可能想成為威權中國的一部分」。但他不諱言,「中共運用統戰策略投入資源,確實在拉攏金門方面達到一定效果」。
前總統馬英九題字的金門「壽與國同金門地圖紀念碑」。(維基百科)
我到底是誰?五味陳雜的金門民眾
至於金門民眾看法,祖籍福建、嫁到金門24年的洪姓婦人認為,通水對兩岸來說都是好事。她的故鄉在晉江圍頭村,離供水的龍湖水庫不遠,她說,金門約40名女性來自圍頭村,「我好高興,我們終於能喝到來自故鄉的水了」。
何貴森寫道,無論在金門或台灣本島,身分認同都是個複雜問題。比起台灣本島的居民,金門老一輩更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年輕一代則普遍懷抱戒心,看待中國大陸在金門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與台灣本島不同,金門未經歷日本的統治。金門人習慣說「去台灣」讀書或工作,言行間透露的意味是「金門不是台灣一部分」,這種說法聽在台灣觀光客耳裡可能有些奇怪,卻反映金門經歷迥異與地理距離形成的尷尬關係。這也是北京瞄準的弱點。
事實上,大陸向金門供水的售價,高達台灣水價11倍。圖為金門通水儀式。(圖片來源:中央社)
金門首任民選縣長陳水在直言,歷任台灣民選總統都沒有正視金門的需求。他說,1992年金門解除戒嚴以來,缺水、缺電、缺道路,一無所有,經濟自給自足主要仰賴高粱酒與陸客觀光。暗示台灣政府在給予當地的注意,比對岸要少。
曾旅美6年的王莛頎多年前回到金門,創辦推廣故鄉文化的敬土豆文化工作室。她擔憂金門與台灣本島距離遙遠,使當地人覺得像「孤兒」,可能因此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大陸拉攏下動心。
學者:地方需求是兩岸角力之處
研究兩岸關係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學者王洛伶(Lauren Dickey)指出,中國大陸拉攏金門很自然,「金門縣政府若認為中央沒有滿足地方需求,自然會尋求地理位置最接近的資源,確保需求得到滿足」。
北京獨立學者、歷史學家章立凡月前接受《蘋果》採訪時指出,「今天的金門,既是中共這個『狼外婆』不斷敲擊、甜言蜜語想騙開的一道門;也是台灣『小紅帽』拖延時間、等待形勢變化的一道門。如何處理金門事務要看蔡英文的政治智慧,避免台海戰爭,保住臺灣的民主制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種最明智靜坐對抗」。
章立凡指出,金門是小島經濟,文化基礎薄弱,島上居民嚮往生活快速的改善,「急功近利,很容易被大陸同化」。不過,章也以香港作例子,形容香港人在主權移交前,也曾非常歡迎中共,結果現在的抵抗要比臺灣頑強得多:「一國兩制在香港已被中共自己搞殘,臺灣人除非被收買,否則很難相信中共的統戰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