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古都曼德勒將成為中緬經濟走廊的樞紐城市。(2013年2月14日,美國之音朱諾拍攝)
【看中國2018年12月7日訊】面對國際社會越來越強烈的制裁呼聲,昂山素姬政府不得不轉向中國尋求合作,以期為欲振乏力的緬甸經濟注入一絲活力。近日,緬中兩國官員頻繁互訪,中緬經濟走廊(China-Myanmar Economic Corridor,CMEC)規劃已初具雛形。然而,亞洲鄰國引入中國資本的經驗也讓緬甸政府有所顧慮,一些官員和民眾擔心,中緬經濟走廊項目是否會落入「債務陷阱」?
經濟發展不及預期
自2016年上任以來,昂山素姬政府將民族和解以及經濟建設作為其任期內的主要任務。然而,3年來,民族和解進程幾乎停滯,而經濟發展也遠不如預期。2017年,緬甸國內GDP增速為6.9%,總量達到67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東盟十國中排在第7位,而人均GDP則排到了東盟最後一名。
儘管緬甸政府推出了一些經濟改革措施,例如,制定了《外商投資法》、放開了私營企業進入一些行業的准入條件、推出了「東向政策」和「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等國家級計畫,但是,由於羅興亞難民事件,今年以來,西方國家紛紛暫停了一些對緬投資項目,使得緬甸「招商引資」的目標幾乎無法實現。
澳大利亞麥格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緬甸問題專家特尼爾(Sean Turnell)認為,羅興亞難民事件對緬甸造成的影響是「直接的,巨大的」,很多歐美公司和金融機構選擇避而遠之,而且,「若開邦危機也對來自西方國家的旅遊產生了負面影響」。
此外,今年以來,緬甸貨幣的匯率持續下跌,相比2015年已經下降了近60%;貿易赤字和政府財政預算赤字也都達到了近十年來的最高值。
中緬經濟走廊
2017年11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與昂山素姬會面後,提出了「中緬經濟走廊」的建議,昂山素姬隨即表示了讚賞,並認為,中方提出的這一倡議與緬甸國家發展規劃有諸多契合之處。
經過兩國官員的多次互訪和協商,今年9月9日,中國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和緬甸計畫與財政部部長吳梭溫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共建中緬經濟走廊的諒解備忘錄》。至此,中緬經濟走廊項目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近日,中緬經濟走廊的一些項目相繼浮出水面。據緬甸媒體《伊洛瓦底》(Irrawaddy)報導,中方提出的24個首期工程中,包括了仰光城市擴建、經濟走廊沿線的水利灌溉工程、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工業園區、以及中緬邊境的木姐商務區等項目,總投資大約20億美元。這些項目的具體技術細節、融資方式、以及商業合作模式仍在探討中,相信將於近期對外公布。
避免債務陷阱
隨著中國資本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引發出的「債務陷阱」爭議,緬甸政府和民間對於巨額的中國投資也難免有所顧慮。根據緬甸國會最近的報告數據,緬甸目前的外債為102億美元,其中40%的債務來自中國。
一位不願具名的緬甸財政部官員在接受《伊洛瓦底》採訪時表示:緬甸政府十分清楚目前的財務處境。他說,政府將只選擇利率最低的貸款,以減輕債務負擔。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東南亞項目研究員頗林(Gregory Poling)指出:「緬甸最大的風險是承擔這些中國項目帶來的巨額債務,而北京期望通過這些大規模的投資來獲得一定程度的政治影響力。」
他表示:「鑒於緬甸目前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中緬經濟走廊和皎漂的這些項目明顯會為緬甸帶來益處。但是,這些項目應該以公平、透明、以及緬甸的利益為標準進行談判並實施,而不是僅僅為了投資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