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9年1月21日訊】農村的小豬,吃的是飼料和豬草;城裡的小豬佩奇,吃的則是義大利面。
可是,出生在農村,不是我們的錯;農村的衰敗,更不應該由我們去承擔。
01
佩奇火了
小豬佩奇又一次火了,火得一塌糊塗,火爆整個朋友圈和社交網路。
不同的是,這次帶著她火的是一個叫李玉寶的中國老爺子,而不是喬治、埃德蒙等動物小夥伴。
李玉寶是一個生活在中國北方的老爺子,有一個在城裡上班的兒子和在城裡上幼兒園的孫子。
快過年了,李玉寶給兒子打電話,問兒子什麼時候帶孫子回老家過年,還問孫子想要什麼禮物,自己好提前給他準備。
孫子說想要佩奇,於是完全不知佩奇是啥的李玉寶,開始了「尋找佩奇之旅」。
為了知道什麼是佩奇,他翻山越嶺,東奔西走,幾乎是問遍了村裡所有人,結果卻是一無所獲。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告訴他,老三媳婦兒在北京做過保姆,見多識廣,知道城裡人的事情,肯定知道佩奇是什麼。
最後,他從老三媳婦兒那裡得知,佩奇是一隻英國的豬,是一個動畫片裡的主角,而且老三媳婦兒還給李玉寶比劃了佩奇的樣子和長相,讓李玉寶得以做出一個「鼓風機版的小豬佩奇」。
這部《佩奇是啥》的短片一經推出,迅速火爆整個朋友圈和社交網路,以至於驚動了掌管京畿治安的北京公安和負責消防滅火的消防總局,這兩家來頭不小的官微在網上為「鼓風機版的小豬佩奇」打起來口水仗,引得無數網民圍觀看熱鬧。
李玉寶這位中國老爺子,為了給孫子準備禮物,翻山越嶺地尋找那只「英國豬」,給全國人民上了一堂生動的「尋寶課」,尋找的正是那爺孫間的親情和家人之間的感情。
這種感情,在年關日益逼進的寒冬臘月,愈發擊中我們這些遊子的內心,成為一枚重磅的催淚炸彈,於是自然而然地便在網路上火得一塌糊塗。
02
李玉寶是誰
小豬佩奇是英國的豬,但卻倍受中國孩子的歡迎。
其實,何止是中國的孩子,中國的少年、青年和中年們,也幾乎都是她的粉絲,如果再加上一個李玉寶,中國所有年齡階段的人都是她的迷弟迷妹。
商店裡,到處都是佩奇和她家人的玩偶;汽車上,隨處可見她的頭像和形象;網路中,更是充斥著她的聲音和畫面;甚至是在不少成年人的身上,都可見他的紋身和倩影。
至於那句「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口號,則更是傳遍大江南北,成為各大社交平臺的接頭暗語。
為什麼紋了小豬佩奇的圖案,就是社會人了呢?
做了父母,就是社會人了,孩子喜歡的東西,自己又怎麼能拒絕?
正如李玉寶,孫子要的禮物,自己怎麼可能做不出來呢?於是,就算是用鼓風機做材料,也得整除一個小豬佩奇來。
為母則剛,為父則強。孩子是父母的軟肋,所以才需要父母給他們盔甲,如果父母不剛不強,哪裡來的盔甲?
掌聲送給社會人,其實是送給孩子們的父母。正因有這些剛強父母的存在,孩子們才得以無憂無慮地對著電視,看著小豬佩奇和她朋友們的有趣故事。
如此說來,我們這些在城裡工作生活的父母,何嘗又不是一個個李玉寶呢?
正因如此,所以《佩奇是啥》才得以迅速躥紅,因為我們這些用智能手機的城裡人,在那部片子裡看到的是自己的父親,甚至是看到了自己本人。
可是,我們畢竟不是李玉寶,我們曾背井離鄉地來到城裡,好不容易在這裡安家落戶,如今怎麼可能再回去做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李玉寶呢?
然而,就算是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李玉寶,在短片的最後不也來到了城裡,跟兒子和孫子們一起過春節、看佩奇?
03
城裡的豬
李玉寶的兒子去了城裡,孫子生活在了城裡,最後自己也去了城裡。
請問,當農村人都去了城裡,那農村還剩下什麼?無聲的村落、無言的土地,以及無法自我言說的莊稼……
從這個角度來說,《佩奇是啥》火爆的背後,是農業制度的衰敗,是鄉土社會的瓦解,更是鄉村文明的消亡。
在農村,小豬是住在豬圈的,它們吃的是飼料和豬草。
到了過年的時候,小豬們要被自己的主人殺掉,成為年夜飯桌上的菜餚,為闔家團圓的人們提供食物,犒賞主人們一年到頭的勞累和艱辛。
在城市,小豬佩奇住的是獨棟別墅,她和家人吃的是義大利面。
到了過年的時候,小豬佩奇和家人登上電影院的大屏幕,成為電影故事的主角,為休閑放假的人們提供娛樂,給經過期末考試的孩子們帶來歡樂。
如今,農村也開始富了起來,農村人吃飽了豬肉,也想去電影院裡陪著孩子看佩奇,於是進城變成了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
正如在農村生活的李玉寶,最終不也走進了影院,還歡喜甚至有些炫耀地跟村裡人打電話,「我知道啥是佩奇了,我現在正電影院看著呢!」
我們這些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對農村和土地當然有感情。
可是,感情畢竟不能當飯吃,在農村和農業社會,我們無法獲得富足、體面甚至是尊嚴,難道讓每一個人都像李玉寶的老夥計那樣,在大年初一的時候還跑到山上放羊?
04
鄉村的消亡
當李玉寶的老夥計在山上放羊的時候,他卻端坐在電影院裡陪著孩子吃爆米花。
農村和城市,看似兩個地區,其實是兩個世界,城鄉二元體制是無數農家子弟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出生在農村,不是我們的錯;農村的衰敗,更不應該由我們去承擔。
現實的無奈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逼著我們遠離父母和家鄉,來到陌生的城市。在這裡,哪怕受盡委屈和鳥氣,甚至是屈辱和辛酸,但仍然要咬牙堅持。
不是因為我們生性犯賤,願意留在城裡受氣受辱,而是因為這裡,可以讓我們的孩子看到佩奇,可以讓他們知道豬也是可以吃義大利面的;至於社區的秩序,是需要每一個如豬爸爸一樣的居民來維護,而不是只聽羚羊夫人這個村長和支書來指揮。
這也正是為什麼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城市化的浪潮已經開啟便不可逆轉。農民在不斷離開村莊,農民的孩子也在不斷離開農村,而且他們都一去不復返。
據統計,2016年全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了57.35%。在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中,大量的農村村落正在消失。
曾在西北政法大學任職的羅新遠教授舉出過一組數據,2000年時,我國自然村總數為370萬個,到了2010年,總數銳減為260萬個。十年內減少110萬個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300個村子。
農村和農民,終究會被城市和市民取代,只不過這背後是無數人的背井離鄉,以及數以億萬級的遊子無家可歸。
從農村到城市,不僅僅只是居住環境的改變,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重塑,以及人生價值的再造,而小豬佩奇的火爆,正是這種價值觀的某種顯現。
要知道,佩奇生活的英國,可是誕生過《權利法案》這樣影響人類進程的曠世之作,而英國也成為君主立憲的第一個國家,後來更是孵化出「美利堅」這枚巨蛋。
如此說來,小豬佩奇,不僅僅是一隻豬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