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揭示中國家庭資產的狀況。(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9年1月21日訊】最近,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發表了一份《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其中揭示了中國家庭資產的狀況。
首先,中國家庭的戶均總資產大概是接近162萬元(人民幣,下同),戶均可投資資產,也就是你那些股票,基金,債券和現金加起來55.7萬元。這個數字其實每年都在增長,2011年總資產只有97萬,可投資金融資產只有28.9萬。這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收入確實在增長,二一個,房價也確實在漲。房價上漲最快的年份,家庭總資產也漲的更快。
其次,2成的有錢人,他們離普通人的差距還是挺大的,他們的總資產是普通人的3倍,達到454.5萬元。這部分有錢人,總資產和淨資產已經接近了美國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說最富有的20%的城市的居民,基本上接近了發達國家的財富狀況。只是在可投資資產方面,跟美國還差一倍,而收入上則差了2倍,美國的平均年收入是68.9萬,而我們最富的20%的家庭,年收入也只有22.5萬。不得不說三分之一的收入,擁有差不多的總資產,這麼奇怪的現象,還是要歸結於我們的房子。
第三,家庭房產比例接近8成,達到77.7%,而金融資產只有11.8%。在美國的家庭中則恰恰相反,房產的比例只有34.6%,而金融資產的比例則超過42%,而且在工商業上還有接近20%的配置。
其他發達國家來看,日本的金融資產高達61%,新加坡是56%,英國是52%,加拿大也有48.6%,所以顯然我們只有12%不到的金融資產的比例明顯偏低。這裡面42.9%為銀行存款,股票僅佔8.1%,基金則僅有3.2%。換句話說,存款在總資產中的比例僅僅4%,表明大家已經沒什麼錢了,而股票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不到1%,這主要是絕大多數家庭不炒股,所以拉低了比例。
第四,30-40歲的家庭,這群人錢最多,總資產超300萬,年輕和年老家庭房產配置過多。這個其實無可厚非,年輕人和老年人都窮,所以房子在他們的總資產中的比例就顯得特別的高。
第五,學歷跟房產配置負相關,學歷越低越喜歡買房,這也代表了兩方面的意思,1學歷越高越懂得多元化。2學歷越高收入越高,用於其他方面投資的資金也就越多。
第六,在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大家更看重的是收益率,其次才是風險,流動性則被忽略,超過一半的訴求是保本,還有25%的家庭只能承受10%虧損以下的損失。對於投資期限,大部分家庭也沒什麼耐心,7成的家庭追求一年以下的回報,肯做5年以上理財的只有1.8%。
第七,商業參保率過低,僅有15%的家庭成員擁有商業保險,很多都是父母給孩子買,或者是成年子女給父母買保險,而家裡收入的頂樑柱,則通常被忽略,但他們恰恰應該加強商業保險,分散風險。否則可能會因病返貧。
這份報告,給我們描繪了中國家庭財富的全景圖,現在我們的財富結構就是這樣,絕大多數家庭所有的財富都跟房子聯繫在一起,倒不是說大家炒房,自住房也佔據了家庭財產的絕大部分。在很多大城市,有些家庭總資產可能已經過了千萬,甚至兩千萬,主要就是房子的價值,刨除房子之外,家裡可能連20萬儲蓄都拿不出來,每月的收入一大半也要拿去還房貸。日子過得仍然緊巴巴。
很多朋友調侃,我一開始也是像美國人一樣配置的,房產和股票投資比例差不多,但幾年之後他就這樣了,房子佔到了8成,股票卻連1%都不到,所以不是我們錯了,而是我們國家的資產價格本身就出現了大問題。房價太高,而股票市值過低,讓整個家庭的財富出現了畸形。
這個風險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如果我們要發生樓市泡沫破裂,一定會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慘烈,意味著居民財富大幅的縮水,社會財富也會大量蒸發,所以現在從政策上如臨大敵,不敢再讓他漲,也絕不敢讓他跌。只是得過且過的維持現狀,但這個雷始終擺在那,他的存在讓整個貨幣體系也出現了混亂,明明該寬鬆,卻不得不顧慮重重,明明經濟已經有通縮跡象,但調控卻被束縛了手腳。大家的收入已經受到影響,卻反而對央行拯救經濟的政策,心存敵意。明明要刺激消費,但大量居民財富卻通過土地出讓金,收回到政府手中,導致內需市場根本啟動不起來,大家已經形成慣性思維,有點錢就去買房,小的換大的,大的還想買個更大的。
現在我能想到唯一能做的,就是還要進一步的限制樓市的流動性,除了剛需之外,置換的需求也要抑制,否則這塊的泡沫會越來越膨脹,風險也就越來越大。打破樓市的誘惑,必須先打破價格始終上漲。一定不能再讓房價上漲了,否則房價越高,實體經濟越冷。沙灘上的城堡,最終一定會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