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變動較大的公司都要進行業績預披露。(圖片來源:Kenishirotie/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月31日訊】根據交易所的要求,業績變動較大的公司,或者盈利轉虧損,虧損轉盈利,都要進行業績預披露,而且都要在1月31日之前完成,於是我們就看到,這幾天股市上開始天雷滾滾,到處都是爆雷的聲音。
比如南寧糖業,披露2018年公司預計虧損13.1億元至13.95億元,要知道他的市值一共才17.7億,相當於這一虧損,幾乎虧掉了所有的市值。類似的還有華錄百納,一共市值36億,而2018年淨虧損就高達33億。這些公司,在年景好的時候,一年能賺上幾千萬,或者上億就不錯了,而2018年,卻發生了動輒虧掉十幾億甚至幾十億的情況。不免讓人心生疑惑。
最近3天,共有90家公司披露了預虧公告,其中68家虧損1億,24家公司虧損超過10億,9家公司虧損超過20億,這裡面還有不少之前的明星公司,比如華錄百納,西寧特鋼,人福藥業,盾安環境,盛運環保,大洋電機等等。
有分析師給出瞭解釋,說這是大幅計提商譽所導致的,商譽是什麼,這個我們之前講過,就是高於淨值收購公司,所多出來的溢價部分,比如有人出1個億收購我的公司,而我這裡除了桌椅板凳就是電腦,辦公室也是租的,沒什麼值錢的固定資產,都加在一起也不到100萬,所以9900萬就都變成了商譽,沉澱在收購方的資產負債表上,我跟收購方業績承諾,每年貢獻1000萬利潤,如果能夠完成,這個東西就不變,如果我偷懶了,不幹了,公司預計只能完成了100萬,那麼商譽就要同比例減值,說明你這塊資產不值錢了,收購我的公司一下就要計提將近9000萬的減值準備,這一下就會導致收購方業績大跌。比如st中南此次預計虧損18億,但15-17億都是商譽減值準備。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難道真的是這些收購來的公司業績很差嗎?恐怕未必,這都是政策變動引起的,在年初的時候,財政部發了一個企業會計準則動態,上面提到了一個企業外購商譽減值的一個處理方法,計畫採用商譽10年攤銷法,比如,一家一年5000萬利潤的上市公司,並購一家商譽200億的公司,後者商譽分十年攤銷,每年將攤銷虧損就達到20億,但實際上,這個公司年利潤能達到每年19億,是一個很好地公司,但反應在報表上,也就是20億-19億+5000萬利潤,表現出來是整體虧損5000萬。
那麼對A股有多大影響呢?據瞭解,A股1.45萬億商譽,若全部按照十年攤銷,每年則會多出1450億虧損。若全部按20年攤銷,則每年會多出約725億虧損。而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可能更大,因為根據退市的要求,2年虧損變st,3年虧損就是*號st,然後就是退市,如果要按照這個方法攤銷商譽的話,那麼很多公司業績根本無法跑贏商譽攤銷,所以必然是連年虧損,最後被退市。於是大家就急中生智,趁著這個政策還沒落地,集中起來,一筆勾銷。先把商譽一次性虧完再說。
股價暴跌也認了,反正現在行情不好,融資也融不了,增發也發不出,管理層更是別想套現,懶得管股價表現了,先把上市的資格保住再說,而且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收購過來的公司,也不上市,業績也大多不受監管,所以只要今年把業績擺爛,商譽就能被減值掉,換句話說,今年有業績也說沒業績,方法很簡單,把很多合同調整一下,今年提前付款,比如一筆支付掉未來3年的採購費用,而把收入全都留在明年,於是今年只有支出沒有收入,業績會爛的不要不要的,控股子公司業績大跌,上市公司就能順理成章的大幅減值商譽,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年幾乎虧掉了市值。
2018年的年報肯定是最差的,這個毫無疑問,有天災有人禍,再加上市場比較爛,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願意釋放業績,都在儘可能的處理壞賬,一次性的把業績洗澡,把那些有毒的資產消滅了之後,到了2019年中報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業績就會開始回升。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