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與義大利總統塞爾吉奧.馬塔雷拉在總統府。(圖: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3月31日訊】美國處於中國的東方,過去一年來中美之間反覆交涉的經貿談判,已經把雙方的分歧和各自可以接受的底線完全攤到了桌面上,中國再也不能指望從美國獲得歐巴馬時代那樣的「待遇」了。中美關係進入嚴峻時期之際,中國能繼續與處於西方的歐盟國家保持蜜月,創造一個「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用擴大歐盟市場來彌補趨於縮小的對美貿易順差嗎?看來絕非易事。
一、歐盟結束「天真時代」
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表示,「歐洲甦醒了!」對這句話的含義,他給出的解釋是,「在與中國的關係上,歐盟天真的時代終結了」。歐盟國家對中國的「天真」,無非是相信,中國早晚會讓中歐經貿關係進入平等狀態。歐盟國家已經「天真」地等待了多年,現在終於承認,與中國的公平貿易,靠等是等不來的;乾等下去,不會有任何改變。因此,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名為《歐中戰略前景》的對華政策建議文件(又稱「十點行動計畫」),這一文件認為,中國既是歐盟的合作者,同時也是競爭者,歐盟將強化一系列相關的監督機制。在這份「十點行動計畫」中,歐盟建議,重新調整對華政策,轉向強硬立場,首次以關鍵技術領域的「經濟競爭者」、政治上的「體制性競爭對手」等措辭形容中國,並就不公平競爭行為和人權問題,向中方表現出更堅定的抵制態度。這多少有點像美國對華經貿談判立場的一個縮小版。
習近平訪歐,本來是挑兩個歐洲國家「單練」,與義大利簽訂「一帶一路」計畫的意向備忘錄,作為此計畫進一步深入歐洲的「大棋」;對巴黎的訪問則是為了慶祝中法建交55週年。結果法國總統馬克龍把這次機會變成了歐盟對中國的「合練」,他特地邀請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主席容克到巴黎,與習近平一起對話,以顯示歐盟的步調一致。會談之後德國和法國媒體沒有發表什麼令人樂觀的關於「取得重大進展」的消息。法廣報導的是,習近平在記者招待會上強調,「我們不要由於猜疑,總是提防身後,在前進中處於一個側站的位置,因為要防止自己的夥伴是不是還有一些小動作」;法廣認為,中國領導人在會談中並未提出可以令歐洲放心的具體措施,尤其是就「一帶一路」計畫。
一直到兩年前,西方國家基本上對中國敞開大門不設防,美國如此,歐盟也如此;而中國則在貿易方面對西方企業設置重重障礙,同時侵犯西方企業的知識產權。自去年開始,美國首先結束了對華關係的「天真時代」,美國的政治精英們在對華政策思考中產生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要「對等化」:美國對中國如何開放,中國也應當對美國企業同等程度地開放;如果中國不願意真正開放,那美國也收縮對中國出口的開放程度。這就是目前中美經貿談判的基本思路。馬克龍所說的「歐盟結束天真時代」表明,歐盟領導層也開始認可和採納了對華經貿「對等化」思路。難怪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歐盟對華政策開始「特朗普化」。
二、義大利:中國楔入歐盟的突破口?
如果說,法國總統馬克龍關於歐盟國家在對華關係上要結束「天真時代」的說法,可能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不少歐盟國家的看法,那麼,歐盟國家當中有沒有繼續天真的呢?英國《每日電訊報》的一篇報導提到,義大利的反建制派政黨「五星運動」的領導人以為,中國遍地黃金,可以用來支撐羅馬無節制的開支計畫;而中國對中意關係的當前評價,其實也包含不少天真的成分。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歐盟內部在對華關係問題上存在巨大的分歧,以德法為首的一部分國家希望整合歐盟力量,抵禦中國日益擴大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但以義大利為首的部分國家則希望,通過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來獲取利益。如果把《華爾街日報》此文的看法進一步延伸,大致可以說,歐洲國家裡,凡經濟比較強的國家,多半屬於「德法派」;而經濟弱的國家則飢不擇食,顧不了那麼多,誰來投資都歡迎,比如葡萄牙和希臘已經與中國簽了「一帶一路」協議。正因為存在著義大利、葡萄牙和希臘這樣的「中國投資渴望國」,歐洲理事會這個月通過了在歐盟設立外國直接投資審查框架的立法,其主要指向之一就是審查來自中國的投資。雖然歐盟成員國各有自己的外資審查機制,歐盟還是出臺了統一的外資審查規範。根據這一法案,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將有權對涉及歐盟戰略利益的外國投資進行調查併發表看法。該法律將於今年4月生效,明年10月正式執行。
能主導歐盟政策走向的,自然是歐盟國家中的經濟政治大國,如德國、法國。義大利也是歐盟國家中的大國之一,還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從這個角度去看,義大利與中國簽了「一帶一路」備忘錄,似乎比中國與葡萄牙和希臘的類似協議有更大的意義?這是否代表著中國從此在歐盟大國當中找到了深化關係的突破口呢?其實,義大利在歐盟國家當中屬於那種說話不響的角色。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義大利長期經濟疲軟、財政赤字踞高不下,它不斷要求歐盟允許它擴大財政赤字,同時指望歐洲央行多購買義大利國債,以維持財政開支。求人嘴軟,義大利因此很難主導歐盟走向,更無法成為中國改變歐盟政策的「槓桿」。不僅如此,義大利還可能想利用中意關係對歐盟施壓,以達到擴大財政赤字、應付經濟困境的目的。歐洲國際關係委員會研究員戈德芒(François Godement)指出,許多歐洲人認為,「義大利民粹政府正利用北京,作為自己和布魯塞爾討價還價的槓桿」。問題在於,義大利若真要玩這種策略,它和德國、法國的關係是走向摩擦,還是走向和諧,恐怕不難猜想。
除了《華爾街日報》介紹的歐盟兩派之外,歐盟國家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小心翼翼在中美之間調適自己的位置,既不能過於偏向美國,又不與中國走得太近;選擇一種兩邊互不得罪的中立姿態,是歐盟國家尋找定位的最好狀態。畢竟,歐盟國家軍事上的國家安全是依靠美國的軍力和財力維持的,歐盟國家因此可以常年省下大量軍費、用於維持本國福利。但是,把美國視為假想敵的,不僅僅是歐盟國家的宿敵俄國,還有軍力不斷增強的中國;而中俄之間軍事裝備上的合作,又把歐—俄之間的不信任延伸到了歐華關係上。因此,不管歐盟國家的領導人是否討厭川普(特朗普),歐美關係不會因為歐華經貿關係的深化而被離間開來。在這點上,中國總希望玩戰國時代的「合縱連橫」把戲,聯歐制美。這也許是一個永遠的夢想。
三、義大利成為「一帶一路」計畫的歐、非橋頭堡?
義大利簽署了「一帶一路」備忘錄,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從此就敲開了歐洲和非洲市場的大門,讓中國產品找到一個新的潛在大市場?要明白這一點,先得瞭解,義大利的經濟究竟處於什麼狀態。
義大利是歐元區經濟最差的大國之一,2005年至2015年GDP平均每年萎縮0.5個百分點,目前其經濟體量約相當於近20年前(2000年)的水平,經濟表現甚至比希臘還差。由於失業率很高(在義大利南部地區接近30%),過去幾年增加的就業機會,60%都是半職工作;貧困人口從2006年的300萬人上升到2016年的1,800萬人,佔義大利人口的三分之一。那麼多的貧困人口依賴社會福利,對就業人口和企業來說,稅負必然沈重,因此義大利的最高稅率比歐盟其他成員國的最高稅率還高39%。由於稅收不足以支付社會福利,義大利便不得不多借外債,1993年其債務總額佔GDP的104%;現在的高額債務水平僅次於希臘,已經達到GDP的135%,這個比率在全球債務負擔國名單上排名第三。
20世紀的最後30年中,義大利維持經濟有一個「獨家秘笈」,即不斷通過貨幣貶值來維持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但義大利加入歐元區以後,要吃歐盟「大鍋飯」,就得受德國、法國主導的歐盟管,於是義大利的「獨家秘笈」被歐盟封殺了。近幾年義大利一直希望歐盟允許它擴大財政赤字,達不到目的,就威脅說,要退出歐元區,恢復本國的貨幣里拉;也就是說,義大利實際上無法在歐盟多數國家實行的正常的財政貨幣政策軌道上運轉,老想著回到玩貨幣貶值的老路上去。
義大利經濟有兩個內生的老問題:其一是家族型中小企業佔多數,且保持傳統式經營模式(這方面它是歐盟成員中唯一與中國相似的國家);其二,很多中小企業缺乏技術升級能力。之所以義大利政府老以「退出歐元區」來威脅歐盟,是因為貨幣貶值可以讓出口產品價格低廉,同時讓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從而保護義大利落後的中小企業。假如有朝一日義大利真退出歐元區,會有利於中國的出口嗎?恰恰相反,其貨幣貶值,便宜的中國商品在義大利會因匯率而漲價,其市場反而更小了。
義大利的進出口貿易主要以歐洲國家為主,大約佔全國外貿的六成,這些商品的運輸多通過北上的公里陸運;義大利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外貿才走海運,而義大利通過海運的進口中只有不到2%來自中國。也就是說,中國商品在義大利市場上的份額之所以不大,主要不是因為義大利港口的吞吐能力不足,而是因為義大利的外貿大部分面向北方的歐洲市場。因此,即便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計畫幫助義大利改善港口設施,也未必能提升多少中國對義大利的出口數額。
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開發亞—歐鐵路貨運列車,是因為中國西部城市的出口若通過公路運到沿海港口、再海運出國,中國境內的陸路運輸成本太高,比如重慶就是如此;分析中國在義大利的基礎設施投資是否有利於中國出口,也要用同樣的思路來考慮。這一次中國與義大利簽署的港口建設合作協議,涉及義大利的4個港口。其中有靠近北方工業區的熱那亞港和靠近羅馬的拉文納港,這兩個港口的腹地比較大,也接近義大利的經濟重心區域;然而,另外兩個港口卻地處偏僻,沒有腹地,遠離製造業中心,其中一個是經濟落後的西西里島巴勒莫港,一個是東北邊緣地區之的裡雅斯特港,在這兩個發展前景有限的港口投資建設,回報大受侷限。偏偏這次中意協議的相關報導中,強調最多的就是那個緊靠斯洛維尼亞之的裡雅斯特港,與其說,開發這個港口會促進義大利經濟,還不如說是讓斯洛維尼亞沾光。至於說這些港口建設有助於擴大中國的非洲市場,就更不靠譜了。中國對非洲的出口非得用昂貴的陸運送到義大利,再海運南下?現在早已不是絲綢之路時代的駱駝貨幫經商模式了,中國的出口就不能直接海運非洲港口?
這次中國代表團訪問義大利時,中國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與義大利工業發展部長共簽下29個合作協議或合作意向書;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20多個中方擬議中準備簽約的協議被臨時擱置了,原因是涉及「敏感議題」。所謂的「敏感議題」,大概就是歐盟委員會正高度關注的技術項目吧,中意雙方都不願意披露細節。
義大利經濟繼續在低谷徘徊,這樣的義大利,其重要性其實是徒有虛名而已;而對中國來說,中意經濟合作的宣傳價值,可能大於經濟上的實際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