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3條規則,或許沒人明說,但心裡要清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看一件事,做到兼顧你和對方的不同角度。
剛入職的朋友發來消息,問我:「與人相處時,怎樣才能擁有好的人際關係,為何自己總是在不經意間得罪了人?」
想起不久前有人這麼說過:「與人交往時,只考慮自己利益,不遵循規則的人,永遠不會有真心朋友。」
我深以為然。
一個人有沒有遵循交往規則,直接影響對方判斷他是否值得深交。
而在人際交往中,有3條是大家沒有說出來,但非常重要的規則。
1、沒有爽快的答應 其實就是拒絕
小何月底拿到獎金,出於興奮,發了條朋友圈,得到了很多誇獎和鼓勵,然而其中有個朋友,卻留言詢問獎金數額。
還未來得及揣測用意,朋友便發來了消息,先是一陣寒暄,隨後便說手頭緊,張嘴向小何借錢。
剛發完朋友圈,想說沒錢也不行,但小何打算給父親換個智能手機,已經看好型號,準備下單。
無奈之下,只好對朋友說,這筆錢的用途已經有了計劃,請他再找別人。
說完之後還因為拒絕了朋友,感到很愧疚。
沒想到同學接著說:「作何用途?不是特別著急,就先借我吧,下個月就還你。」
小何尷尬到了極點,不知如何回覆,明明已經拒絕了,朋友還極力勉強。
顯然朋友是因為沒有被直接拒絕,以為還有爭取機會,再次要求小何把錢借給自己。
相同的案例會還有:
被推銷東西時,回答:我先考慮下一下吧;
被邀請吃飯時,回答:我不確定有時間呢;
被請求幫忙時,回答:我可能不太方便呢;
人際交往中,不可能所有的請求都會被答應,若直接拒絕別人,難免產生尷尬,為了不得罪人,很多人會選擇婉拒。
其實,「下次再說」更多是在表達拒絕,「看情況」更多是在表達不可能。
如果沒有理解清楚,依然不知進退勉強到底,即使最後得到了幫助,你們關係也大概緣盡於此。
所以,請記住,在成人的社交規則中,沒有堅定的提出,就是客套;沒有爽快的答應,即是拒絕。
2、別人開自己玩笑 並不代表你也可以
公司女同事很多,個個膚白貌美,身材高挑,唯獨玲玲是個「矮冬瓜」。
剛來公司時,玲玲覺得很自卑,別人又瘦又高,自己又矮又胖,聊到身材、體重話題時,就會覺得很尷尬。
後來為了融入大家,玲玲放下自尊,直面自己缺點,偶爾拿自己的身材開玩笑,嘲笑自己是「濃縮的精華」,說自己是「矮冬瓜」。
那段時間,玲玲覺得非常開心,為大家帶去快樂,還坦誠面對了自己的缺點,直到有一天,菲菲開了個玩笑。
那天沒吃早飯,中午叫了一大份外賣,菲菲看到後,打趣道:
吃那麼多啊,不怕「矮冬瓜」變成「矮土豆」呀,再矮就真的要到地下去了,哈哈哈……
聽完這話,玲玲的臉瞬間就黑了。
有些傷疤只能自己揭,為掩飾疼痛,他們選擇面帶微笑。
如果你被假象蒙蔽了雙眼,以為自己也能隨便取笑別人的缺點,這不是幽默,而是一種侮辱。
窮人經常自嘲屌絲,但別人這麼叫時,他一定不快樂;老人常言大限將至,但並不喜歡被這麼形容。
能直面自己的缺點,並且拿來自嘲,是戰勝自我的一種表現,很多自黑式的稱呼和玩笑,自己說是一種謙虛,別人拿來說就是一種蔑視。
3、禮尚往來原則
記得小時候,青黃不接時,會向鄰居借麵粉,一袋100斤,等小麥打下來新的,再及時還上,並且每次都會多還10斤。
奶奶總說,100斤是理,10斤是情,後來才明白,多的10斤,是為了答謝的饋贈。
有時候會疑惑,借多少還多少就行了,不多還,鄰居也不會說什麼。
但是奶奶不這麼認為,她說,你借我應急,我送你謝禮,借少還多是規矩,這是禮尚往來。
長大後,一直記著這段話,請人幫忙,無論大小,都會給予答謝。
請教同學一個問題,會和他分享自己的零食;
同事幫忙加了一個班,會請他吃一頓飯;
即使是在網上請教問題,也會在索得地址後,給對方寄一份家鄉特產。
《禮記·曲禮上》有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沒有人的付出是無償的,幫了你的忙,一定花費了別人的時間和經歷,想要維持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幫助,必須予以答謝。
如《禮記》中所說,有來有往才是禮,如果只是單向的接受幫助,有來而無往,也就失去了禮。
失禮的人即使佔了再大的便宜,也會得不償失,至少,會因為沒有遵守禮尚往來的規則,而付出代價。
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看一件事,做到兼顧你和對方的不同角度。
人緣好的人,都遵守了這個規則,考慮對方的需求與難處,尊重對方,不為難對方,不忽視對方。
而那些不考慮對方想法,認為社交就是諂媚和阿諛奉承的人,永遠無法獲得好的人緣。
遵守人際交往規則,用真誠的態度與人交往,你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更和諧的人脈關係。
看完本文,如果您覺得內容不錯,歡迎轉傳給朋友;若有自己的心得感想,也歡迎在底下留言,跟大家分享哦!
責任編輯:察方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