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三部名著中的「義」都不盡相同。圖乃三顧茅廬的蜀漢帝王劉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封神演義》之「義」與《三國演義》、《水滸傳》中表現出的「義」的內涵、表現都不同。
三大名著的「義」
《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的主人公學的都是十八般武藝,完全是人中的技能,用於防身報國。這樣的武術也有道德要求,不可恃強淩弱,要有俠肝義膽等,主要遵循的還是儒家的君子標準:仁、義、禮、智、信。《三國演義》的「義」是國家大義,個人之間的那點江湖義氣也是圍繞著國家大義,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是圍繞著破「賊」(指黃巾軍)立功,為了國家早日安定;劉備三顧茅廬打動諸葛亮的,也是天下大業;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較量也是圍繞著能否天下一統,還是國家大義。而《水滸傳》則是個人之間的那點江湖義氣。因為各有自己的十八般武藝,被官府逼上梁山,雖有俠肝義膽,但是胸中沒有國家與天下,只有自己的小家,雖然齊聚水泊梁山,追求的是大稱分金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今日有酒今朝醉,所以江湖義氣難成大事,最終各有各的結局,沒有一個完美的。
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是圍繞著破「賊」立功,為了國家的早日安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三國演義》、《水滸傳》中也有個別修煉人,但是他們很難展現神通。《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被稱為「莽和尚」,也是通過一條禪杖展現的是武功,功夫不是最高的,但危機時刻,總能化險為夷,人會認為是運氣好,實際上是神佛的保護,最後真的是聽潮而圓寂,那時人才真正相信魯智深是修煉之人。《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屬於半神半人,但是他的神跡還是通過運籌帷幄體現出來,在「義」的表現上勞心勞神還勞力,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正體現其神跡的還是他入川前在江邊用石頭擺的八陣圖,只可惜困住了陸遜,沒有展現出如何困住百萬雄兵的神跡。就是這個陸遜,還是天不當滅,時機一到,安排一老叟救他出陣。
《封神演義》的義為天理
但是《封神演義》不同,他們學的不是十八般武藝,他們是修煉的人,在山上修到一定程度奉師命下山輔佐朝廷。過去有句話叫:「一招鮮,吃遍天。」其中的旁門左道,只有一招,就能打遍天下,讓人防不勝防。他們保家護國,用的不是蠻力,展現的是神通。因為他們是修煉人,個人之間沒有那麼多的像江湖義氣、俠肝義膽這樣的說法,他們遵循的是他們那一門中的法,按照師父要求的去做,所以他們在人間表現的「義」就是天意,遵循天意,按天理行事。順天意而行者就是福報,逆天意而行者就是惡報。
狐狸精蘇妲己奉女媧娘娘之命要亂成湯天下,因為成湯氣數已盡,按天意當滅。但是妲己違背了神的旨意,她做到了惑亂君心,但是她貪圖享受,殘害眾生,也沒有真正做到幫助武王伐紂,所以她的下場就是砍頭謝罪。商紂王不敬神祇,看到女媧娘娘像頓起淫心,招來了狐狸精;還不聽修煉人雲中子與朝中忠臣的進諫,一意孤行大行殺戮,最終自焚國滅。
一部《封神演義》把天意面前,人如何對待天意,如何做,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展現的淋漓盡致。圖乃姜子牙。(圖片來源:Photo Dharma/維基百科)
周武王覺得自己是臣,紂王是君,雖然天要滅商,但是自己起兵伐紂,有點以下犯上,與人間的理相違背,有點不情願,但是他能聽的進姜子牙的勸善之言,尊稱姜子牙為亞父,相信姜子牙。所以順應天意起兵伐紂,對前來幫助的所有修煉人以禮相待,很尊敬,一路雖有重重磨難,最終取得勝利,得到了一統天下的榮耀與威儀,這是順應天意的福報。
三教當初立下封神榜,其教主都告誡各自的門生不要私自離開修行之地,避免惹下殺身之禍。截教門生經不住申公豹的三寸不爛之舌,動了享受紅塵之樂的凡心,助紂為虐,還連帶教主動了殺心,擺下誅仙陣,結果違背天意,自取其辱。
一部《封神演義》把天意面前,人如何對待天意,如何做,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展現的淋漓盡致,明知道天意如此,凡心一動,就在劫難逃。那些守住心性,恪守修煉人本分,努力順應天意,幫助武王伐紂的,都位列正神,圓滿功成。
人得識天理明真相
反觀今天的人類,特別是中國大陸,在黨文化的毒害下,人們已經不信神了,張嘴就是謊話,心中無善念,奉行鬥爭哲學,人與人之間不要說國家大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江湖義氣都看不到了,金錢至上,為了錢什麼都幹的出來:毒食品遍地橫行,黃、賭、毒氾濫成災,貪污受賄已成風氣,笑貧不笑娼,包二奶、三奶成了身份的象徵等等,就是這樣一個道德無底線,人都壞到要被神佛銷毀的地步。
在這樣一個狀態下,還有一個「義」的存在,那就是《封神演義》中講的天意,人還能不能認識到天理,認識到天意面前如何做。順應今天的天意而行者就是大義之人,逃過一劫,生命有福報;拒絕真相,就是要助紂為虐,逆天意而行者,就是大惡之人,生命遭惡報,在劫難逃。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難中,才能看出英雄本色,生命的可貴。看上去難,只要你真的橫下心去認識、瞭解真相,轉變觀念就不難。是順天意,做大義之人,生命有福報,還是逆天意,做大惡之人,生命遭劫難,得惡報,就在自己的一念間。
(原標題為:淺議《封神演義》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