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官同情守門人
明代馮夢龍《智囊》記載:
張忠定身為高官,辦公完後,退到後堂,看見有一個守門人睡熟了。張忠定把他叫醒後,問道:「你家有什麼事?」那守門人回答:「我母親病了很久,哥哥遠遊,沒有回來。」張忠定一查,果真是這樣的。
他第二天,雇了一名雜役,供他家使用,他對家人們說:「我廳堂裡,難道有人敢睡覺嗎?他一定是心裏有很深的苦惱、困難,才這樣的。所以我同情他。專雇了一名雜役,照顧他家!」
【評點】
孟子說:「側隱之心,人皆有之。」張忠定同情守門人,切實地給他幫助,就是惻隱之心的表現。
正是:
側隱之心人皆有,
孟子所言是定評。
中共從來沒側隱,
殺害無辜近億民。
近親馬毛朱蛤蟆,
祖上自詡為猴精。
天滅中共在眼前,
光芒萬丈新宇明!
二、老衙役從旁勸諫,奉法戒貪
明代葉盛《水東日記》記載:廣西總帥府,有一個叫鄭牢的老衙役,性情鯁直,敢說真話。都督韓觀威嚴,不可侵犯,也瞭解他。韓觀常常喝醉了酒以後,就要殺人,鄭牢權衡不能殺的,就拖延不殺。留下來等待韓觀酒醒,向他報告不殺的緣故。因此,韓觀特別感激他。
韓觀死了以後,山雲繼任。他本來就廉潔正直,到任後首先請來年高德厚的人,詢問邊防事務。有人把鄭牢的情況,告訴他,他召見鄭牢說:「社會上認為做將軍的不管他是否貪利,只看他能否打仗。何況,廣西一向重視貨利,我能夠貪嗎?」鄭牢說:「大人剛到這裡,就像一件嶄新潔白的衣袍,有一點污染,譬如說白袍上沾了點墨,終究是洗不乾淨的。」
山雲又說:「人們說,當地人贈送禮物,如果不接受,他們一定會起疑心,並且氣憤,怎麼辦呢?」鄭牢說:「做官貪財,朝廷有重法:你竟不怕朝廷,反而怕這些少數民族嗎?」
山雲笑著接受了他的意見。山雲鎮守廣西十幾年,始終保持廉潔的品行,這本來不是因為鄭牢的緣故,但鄭牢老衙役奉法戒貪,也起了很好的作用。是值得稱讚的。
【評點】
鄭牢身為一個普通的老衙役,做人自有法度,既敢制止殺人如麻的韓觀,又告誡繼任廣西總帥的山雲,從旁勸諫:奉法戒貪。實在難得。
三、金忠用人以寬,不計私怨
明代焦竑《玉堂叢語》記載:金忠,明代鄞(今浙江鄞縣)人。博學、慷慨,曾任燕王府紀善、兵部尚書等職。
金忠見到別人的一點德行,都必定稱讚。即使是一貫和他意見不同的人,只要那人有好的地方,他也沒有不表彰的。他同鄉有個人曾經多次為難、侮辱他,他任兵部尚書時,那人也到京城來做官,害怕不被他接納,沒想到金忠推薦、任用了他。
有人對金忠說:「那人不是和你有怨恨嗎?」
金忠說:「我看他的才能可用,為什麼因為私怨,而掩蓋別人的長處呢?」
【評點】
人際之間難免有意見分歧,矛盾糾葛,金忠卻把這與人的德行、才幹區分開來,所以能夠始終如一地稱讚別人的德行,並任用和自己有私怨、但有才幹的人。這樣做,是一種性情、一種品德、一種胸懷,難能可貴!
四、秀才們又羞愧,又佩服
明代朱國禎《湧幢小品》記載:韓雍,字永熙,明代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御史、江兩巡撫、廣東副使,兵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等職,很有政聲。
韓雍巡撫江西的時候,常常對秀才談論《詩經》、《尚書》。當時,江西的科舉考試正興旺,那些秀才私下議論說:「巡撫是千字文秀才,
怎麼能夠談論《詩經》、《尚書》呢?」
韓雍聽說了,就命學政把這些秀才送來考試,以「律呂調陽」為論題,以「閏余成歲」為策對,(都屬千字文內的知識)秀才們卻都不能明白。韓雍說:「我做秀才的時候,讀了百家姓,就讀千字文,各位怎麼連千字文都不知道?」秀才們又羞愧,又佩服。
【評點】
驕傲總是人的毛病,秀才們瞧不起韓雍,沒想到引火燒身,使自己處在難堪的境地。其實,學海無邊,任人縱橫,即使韓雍真是千字文秀才,也沒有什麼關係,為何就不能談《詩經》《尚書》?秀才們用千字文來框定韓雍,就顯得相當的狹隘。韓雍針鋒相對地教訓這些秀才,他不用權勢,專用千字文內的知識,去考他們,很文明禮貌的出了秀才們的洋相。
五、緘封如故
明代馮夢龍《智囊》記載:仲微,最初擔任蒲田縣尉,代理縣令行事。縣裡有個人,在執政者那裡,說他的好話。並且暗地裡,交給仲微一封推薦信。仲微接受後,收藏起來。
過了一年,那人家裡欠了縣裡的租稅,仲微就逮捕了他家的奴僕。那人有怨言,說:「我曾有推薦信,暗助於你!」仲微就把他寫的推薦信,還給他,那人一看,信的封口像從前一樣,於是羞愧地向他道歉。
【評點】
仲微不在意他人的頌揚和引薦,也就不會有意為人庇護。與人交往,有平心相交,論公而不論私;有偏心相交,論私而不論公。仲微屬前者,某人屬後者。
六、吳琳能官能民
明代鄭暄《昨非庵日纂》記載:吳琳,字朝陽,黃岡(今湖北黃岡)人。明太祖朱元璋時,曾任國子助教,吏部尚書等職。
吳琳在吏部任尚書,後來辭官還鄉,閑居在家。明太祖曾派使者去察看他。使者偷偷地走到吳琳的房子旁邊,見一個農夫坐在小板凳上,拔秧苗撒在田裡,仔細地插著秧,容貌很端正。
使者問道:「吳尚書家在什麼地方?」吳琳拱手回答說:「我就是吳琳。」
使者回去,把吳琳的情況,報告給明太祖。明太祖很器重他,又召他回京,恢復了他的官職。
【評點】
吳琳做過吏部尚書,稱得上是高官,辭官回鄉以後,心平氣和地做一個農夫。這二者間,可以說有天壤之別,吳琳卻能泰然處之。
從高官到農夫,個人的名利跌入低谷,心態難得平衡,況且社會上無數異樣目光的注視,足以叫人渾身不自在。所以,人難得的是為官之後為民,能官而又能民。
七、沐敬死諫
明代葉盛《水東日記》記載:太監沐敬,是明惠帝建文時期的人,他身體高大魁梧,敢於慷慨直言。明成祖永樂年間,他隨同皇帝征伐塞北,一個多月沒與敵人遭遇,人馬疲憊不堪。明成祖征伐之心,仍然不死,勸諫的人都受到責備。沐敬第四次進諫時,明成祖罵道:「想造反了?你這蠻子!」沐敬說:「我本來就不知道誰敢造反。」明成祖大怒,命令拖出去斬首,沐敬不改口,臉色不變。說:「人馬疲憊,戰則易敗!」明成祖慢慢說:「我家養的人,都像這種人,難道不確實有好處嗎?」隨後,就叫人放了沐敬。
【評點】
沐敬敢於直諫,關鍵在懷忠心而置生死於度外。他奉勸明成祖放棄征伐塞北,是鑒於沒與敵人交鋒,人馬就疲憊不堪,在這種情況下,哪能作戰?戰則必敗!明成祖知過而改,雖然對進諫的人十分惱火,但惱怒之後,能夠冷靜下來,表現出寬廣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