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攝取過多糖分容易增加罹患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養成一些生活習慣,有些良好的習慣對於健康有益,但有些積習已久,雖然大家可能認為沒什麼,但其實日積月累,慢慢的會傷害到我們的身體,同時也威脅大腦的健康,提高大腦萎縮的速度,進而會增加失憶、痴呆的風險。
國外媒體《HEALTH&HUMAN》列出了7大傷害大腦的「不良習慣」,若不加以改善,恐怕就會讓大腦受損。
7種傷害大腦的「不良習慣」
1、抽菸
抽菸對人體一點好處也沒有,它會明顯損害大腦細胞,也容易導致失智的症狀,這和腦部皮質厚度變薄相關。
雖然人體老化的時候,腦部皮質本來就會逐漸變薄,但是抽菸卻會增加變薄的速度,甚至於隨著吸菸的時間和數量的提高,還有加劇的可能。
2、水分不足
我們的身體大約由70%的水所組成,因此水分對我們身體的每一項功能都很重要,包括大腦的功能。
研究發現,如果我們在2小時內劇烈運動,卻沒有補充水分,這樣就會導致認知能力的下降,進而影響大腦的正常運作。
3、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可能導血糖降低,導致大腦的運作受影響。(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現代人對於早餐的重要性已經比較清楚了,早餐被認為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如果不吃早餐就可能導血糖降低,導致大腦的運作受影響。
因為在經過長時間睡眠以後,早上起床正是大腦最缺乏能量時,需要好好的吃一頓早餐,才能補充我們夜間流失的營養,而如果大腦長期缺乏養分,就會加速腦細胞的死亡。
4、暴飲暴食
長期暴飲暴食不利健康,會打亂胃腸的消化功能,並增加肥胖和失智的風險。因為肥胖會引發代謝症候群,容易造成腦部血管被阻塞,甚至因缺氧而壞死,增加腦部功能退化的速度,導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提高。
5、攝取過多糖分
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都需要糖分才能夠正常運作,不過有許多人對糖分的攝取都過量了,甚至成為一種癮好。
長期攝取過多糖分容易增加罹患各種慢性病的風險,根據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指出,每天只要平均吃下2.5茶匙的糖,就會增加54%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6、睡眠不足
良好的睡眠質量對健康影響很大,沒有足夠的睡眠會使我們第二天感到遲鈍、健忘和精神不濟。
疲勞會剝奪神經元正常運作的能力,除了導致精神不濟以外,也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和思考能力,進而影響工作效率和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感官和反應會變得遲鈍,以致增加發生危險事故的機率。
7、長期處於壓力大的環境
壓力過大是現代人普遍遇到的問題,壓力會對全身造成負面的影響,包括大腦。因為我們在面對精神壓力時,會分泌「皮質醇」,也就是「壓力荷爾蒙」,它不僅可能殺死腦細胞,還會導致我們的大腦萎縮,出現焦慮、失眠、記憶減退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