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一點勇氣,能開啟生命中的驚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文/梅爾.羅賓斯
「勇氣」這個字眼越常出現,我就越常想,是否有一件歷史上公認最有勇氣的事件,可以幫助我更加了解勇氣的本質。
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中的人,就是羅莎.帕克斯。你應該聽過羅莎.帕克斯揭起現代美國民權運動故事,那是在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一個寒冷的夜晚,她在公車上,靜靜地拒絕把座位讓給一位白人乘客。
她充滿勇氣的行為告訴我們,改變一切的不是重大的行動,而是你每天生活中在做的、最微小的事情。那天晚上,她根本沒計畫要做那件事。帕克斯女士形容自己是那種「盡可能小心不要招惹麻煩」的人。那晚她唯一計畫要做的事,就是結束一天辛苦的工作後,回家跟先生吃晚餐。那只是個普通的夜晚,就像其他夜晚一樣─直到一個決定改變了一切。
出於好奇,我挖掘並研究了一大堆帕克斯女士的資料,包括國家檔案、自傳、電台訪問和報紙文章。我找到的東西太不可思議了,就在她被捕後的幾星期,她接受太平洋電台(Pacifica Radio)主持人西德尼.羅傑斯(Sidney Rogers)訪問,而國家檔案局網站有這份錄音檔。以下是她自己怎麼形容這個歷史性的時刻:
當公車在第三站開出城時,白人乘客已經坐滿了公車前面的位置。我上公車時,後面也已經坐滿了人,我坐的座位,是黑人乘客,呃,他們是這樣用的(註1),在這輛公車上可以坐的第一排。司機注意到公車前半段已經坐滿了白人乘客,有兩、三個人還得站著。
他往後看,然後要求我們讓出我們當時的座位。其他乘客非常不情願地讓出了座位,但我拒絕那麼做⋯⋯司機說如果我拒絕離開那個座位,他就要叫警察來。於是我說:「那你就叫警察吧。」
接著電台主持人問出了那個最重要的問題:
在實施吉姆克勞法(Jim Crow,註2)和種族隔離的這麼多年後,究竟是什麼,讓你決定成為那個人?在那個特殊的時刻,是什麼讓你決定要保住那個位置?
她回答得非常簡單:
「我覺得我被對待的方式是不正確的,而且身為公車上的乘客,我有權利保留我已經坐著的位置。」
註1:此處原文為Negro,是很沒禮貌且敏感的字眼,因此帕克斯女士才會遲疑。
註2:自1876 到1965 年間,美國南部與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實施種族隔離的法條。
主持人繼續誘導,提出她已經被不公平對待那麼多年了,想要知道那個瞬間到底是什麼讓她決定那麼做。在訪問中,她停頓了片刻,然後說:
「就是時候到了,我被逼到無法再忍受了吧,我想。」
他問她是否有計畫這麼做,而她說:
「沒有。」
他問她這件事是否就這樣自然發生了,她同意,「就這麼發生了」。
每天多一點勇氣,能開啟生命中的驚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這是非常關鍵的細節:羅莎.帕克斯並沒有遲疑或仔細思考。事情發生得很快,她只是聽從直覺告訴她的「我被對待的方式不正確」,於是她讓自己跟從這些直覺。
正因為她沒有遲疑,就沒有時間勸自己放棄。
巧合的是,四天之後,同樣在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五日,有另一個五秒的決定改變了歷史。「蒙哥馬利進步協會」(Montgomery Improvement Association)為了帕克斯女士被逮捕的事件而成立,一位二十六歲的黑人牧師被同儕推選出來,帶領了聯合抵制公車運動,為期三百八十一天。被提名出來帶領抵制活動的那天晚上,這位年輕牧師稍後寫下:
「事情發生得太快,我根本沒有時間仔細思考。很可能如果我思考了,我就會拒絕提名。」
感謝老天他沒有多加思考,因為他成了史上偉大的民權運動領導者之一,他的名字就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金恩博士被同儕推到聚光燈下,帕克斯女士則是推了自己一把,他們都體驗到被推一把的力量,那是當你的直覺、價值觀、目標結合在一起的瞬間,而你行動得非常快速,根本沒有時間或理由來阻止自己。
你的心在說話,而你沒去思考,只是聽從心叫你做的事情。偉大不是一種人格特質,偉大就在每個人裡面,只是有時候我們很難看見。認識帕克斯女士的人,都形容她安靜且害羞。
在民權運動剛開始的階段,金恩博士的自我懷疑和恐懼更是眾所周知。
帕克斯女士在一九五六年的電台訪問中,回想起來時,她說:「我從沒想到自己會是做這件事的人,真的從來沒想過。」你大概也從來沒有想過,你有能力在工作和人生中達成什麼樣的偉大成就。她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全都有足夠的能力找到勇氣,在重要的時刻「活出不平凡的自己」。
這是真的,如同羅莎.帕克斯在一九五六年那段訪問中所說,她被種族歧視的體制「逼到無法再忍受了」。但在那個瞬間,她是被某個更強大的力量推了一把:她自己。
這就是勇氣,勇氣是一股推力。就是我們在站起身、說出口、現身、第一個走出去、舉起手,或做任何我們覺得困難、害怕或不確定的事時,給自己的那種推力。當你看到歷史、商業、藝術和音樂領域中的那些偉人,別認為他們跟你有什麼不一樣,那不是真的。
本文整理、節錄自梅爾.羅賓斯《5秒法則》一書。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