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為何要提出「中共之治」?(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1月7日訊】中共四中全會在海外媒體的廣泛猜測中落下帷幕,大會推出《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個標題冗長、充滿大話和空話的《決定》看起來乏善可陳,其間卻隱藏著習近平的真實底牌——「中國之治」。
以筆者之見,這個「中國之治」似乎是習近平的新冷戰宣言。這裡,我將討論三個問題:為何中共提出「中國之治」?為什麼這是新冷戰宣言?它都包含了什麼內容?
關於第一個問題,根據習近平和中國官媒的說法,「中國之治」應運而生。習近平於週二(5日)在新華網刊文,說明起草《決定》的過程。他說,中共之所以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二是為了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三是為了應對風險挑戰。習在文中緊跟著引用了一句古人言:「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習口中的「天下之治」就是「中國之治」,既治中國,又治天下,其意思是,中國要強大,只能搞「中國之治」。習近平過去的講話,多次提到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這就是「中國之治」。
關於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這是新冷戰宣言?「不盛則衰」和「不進則退」顯示「中國之治」要與西方分道揚鑣。實際上,這也是中共公開向西方表明態度,中國搞國家治理現代化,絕不是搞西方化、資本主義化。中共網信辦上週三(10月30日)刊文引述了習近平2014年在省部級領導幹部學習會上講話,稱「我們思想上必須十分明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環球網週二刊發「為何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該文指出,中國不能走西方的路,否則就處於「附屬、僕從和被剝削地位」;中國不僅不是西方化,更是對西方治理實踐與理論實施超越。用求是網的話,「盛」與「衰」,「進」與「退」可以詮釋為「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中國之治」代表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成就,和「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照,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生命力和強大優越性。
關於第三個問題,新冷戰宣言包含了什麼內容?換言之,「中國之治」在哪些方面挑戰了西方制度呢?根據中國官媒和一些御用學者關於「中國之治」的文章,「中國之治」在以下幾個方面和西方分庭抗禮:1)在政治制度安排方面,中國的政治制度更優越,因為中國的政治力量代表人民整體利益,而西方國家只有公開的「部分利益黨」;2)在經濟制度方面,西方維護資本利益,主張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反對國家和政府任何形式的管制和干預。而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有機結合、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模式;3)在社會治理模式方面。西方強調個人權利優先,倡導消極國家觀,而中國建立了國家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形成以黨政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為主要特徵的社會治理模式;和4)在意識形態方面,中西方文明衝突日漸明顯,中國在意識形態方面已經做好了戰役準備。
總之,中共公開申明,中國擁抱經濟全球化,反對政治全球化,更反對「西方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安排優於西方的制度安排,黨的領導是中國獨有的制度優勢;西方之亂已經成為世界不安全不穩定的一個主要根源,西方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中國之治」正迅速走向世界,為解決全球治理難題提供一個又一個中國方案。最後官媒們說,讓我們的制度在全球競爭中展現優勢!
實際上,「中國之治」的說法早在兩年前就有鋪天蓋地的文章。這次借四中全會,終於派上了用場。只是,向西方挑戰,除了滿是意識形態的空話大話外,北京哪來那麼大的底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