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難了解年老父母心裡對親情的渴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有關退休老人,當他們在漸漸失去自己生活能力,到了需要依賴子女的時候,子女的態度,深有感觸。
文中敘述一對老夫婦,有兩個兒子都是高學歷而且結婚後工作穩定,且買房都在一線城市,物質生活水平也就相當高,相對開銷也大,老倆口都感到很欣慰常常覺得孩子有成就,對於孩子的付出應當是功德圓滿。
當老兩口剛退休之初,常常出門旅遊,比如在風景優美的麗江住了3年,過著像在家一樣的生活,每天消遙自在的日子,老倆口還自得其樂,孩子們也很高興,因為彼此無擾,跟孩子的關係也很融洽。但是隨著時光流逝,老倆口越來越感受到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有一天當老爺子心臟病突發被送進醫院,隔天老伴居然也被送進醫院來,原來是老爺子前腳剛被送進醫院,留在家的老伴也感到天旋地轉,就躺在地上,還好鄰居發現趕快叫救護車送到醫院來。
經歷過這件事後,老倆口仔細想想今後該如何過日子,因為孩子們在北京立了足,過著還算體面的「小康」日子,也不忍擾亂他們的生活,給他們成功的心理抹上一道陰影。而且一個家庭,成員之間需要相對私密空間,讓我們和孩子擠一起在,也會替孩子感到不方便。唯一的出路就是和老伴獨守空巢。
但是面對兩老得有人照應的問題,於是想到請保姆,沒想到保姆不但費用高,雖然自己的退休金可以支付的了,但服務品質卻不符合預期的。以前兩老總認為生病了,孩子不用回來,因為也不能改變我們需要救治的事實,也給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但是這一次兩老不這麼認為了。當孩子出現在門口時,那一刻真的感受情感上的滿足。那一刻真的感受到好像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一樣,老伴更是哭的一塌糊塗,孩子們難以理解,他們的父母怎麼變得如此脆弱,就像我年輕時也一定也一定很難理解如今的自己一樣。
於是孩子在醫院裡陪了兩老幾天後,當病情穩定後,因想到他們太忙了於是讓兒子趕回原本的城市上班。而這次兩老做了一個決定,出院後要住進養老院。因為養老院至少是有組織的會提供三餐及常常巡視兩老,以防止老人一些狀況的發生。
社會慢慢步入高齡社會,當自己的父母親剛退休時,身體健康,可以到處趴趴走,到處遊山玩水,這時可能不用你操心,可是當父母親漸漸年老體衰時,生活起居也需要別人照顧時,如何做為呢!
由於現在時代的趨勢,孩子的親情也淡薄,而且要為日子打拼,很難理解父母年老時的想法,更難理解父母到了那時對親情的渴望。
看來還是只有平時多互動,才能嘗試去理解彼此,也才能在發現父母最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