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眾議院近日通過了《國防授權法案》兩院協商版本,法案規定美艦應該常態化穿越台海,以及建立高級別的美台小組。圖為美國軍艦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USS San Antonio)。(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9年12月13日訊】美國聯邦眾議院近日通過了《國防授權法案》兩院協商版本。此法案規定,美軍軍艦應該常態化穿越台海,而且國家情報總監須在臺灣總統大選之後45天內提出報告,說明北京干預或破壞台海選舉的行動,以及美國為阻止北京行動的努力。法案另外要求建立高級別的美台小組,加強網路資安合作。至於中華民國外交部則表達感謝。
據《RFA》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11日以377票同意與48票反對,通過2020年的《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簡稱NDAA)兩院協商版本,內容包含編列7380億美元的軍事開支,並且成立太空部隊、軍艦常態化行經台海,以及台美成立小組加強資安合作。預計下週末前參議院將通過法案。
美國總統川普隨後在推特發文說,“哇!我們列出的優先要務都納入最終版的國防授權法案:替軍人加薪、重建軍隊、提供帶薪育嬰假、維護邊界安全、還有組建太空部隊!國會,別再拖延了!我會立即簽署這個歷史性的國防法案!”
在網路安全方面,國會意見要求國防部長,於法案頒佈後180天內向國會提交報告,包含成立高級別、跨部會台美工作小組,討論美國的軍方與臺灣進行網路安全活動的計畫。
中華民國外交部:感謝美國國會不分黨派對臺關切
外交部北美司司長姚金祥12日於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有兩項是首次納入條文,一個就是促進台美網路安全的合作,第二是關切中國對臺灣選舉的影響的情形。我們也非常感謝美國參眾兩院不分黨派對臺灣的關切,特別是對台美軍事安全合作及台海安全的重視與支持。”
姚金祥說,台美已有很多資安合作,上月共同在臺北舉辦逾十國跨國大規模攻防演練,為台美資安合作重要里程碑。
11日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也透露,未來台美等資安演練將常態化舉行,最少每年舉辦一次,合作的國家將繼續擴充。
在“加強美台防務關係”上,美國國會意見指出,國防部長應該推動強化臺灣安全的交流政策,包含提供臺灣參與實戰、軍事演習的機會;國防部長應持續派遣軍艦常態性穿越臺灣海峽,並且鼓勵其盟友及夥伴跟進執行穿越行動。依照《臺灣關係法》,確保臺灣維持充足的自衛能力;依據臺灣旅行法推動美台資深的國防官員與將領交流。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接受《RFA》採訪說:“北京從來就不高興、從來就敏感,美方適時送出訊息更可以明確表達,再一個月臺灣大選,人民最後選擇用這方式表達支援自由民主國家的選舉。”
美軍艦穿越台海常態化 台學者:美方把現狀檯面化
臺灣國家政策基金會的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接受《RFA》採訪認為,美艦已多次航行台海,而且美軍小規模軍演,也有邀請臺灣觀摩,通過授權法更大意義在於法制化,對臺灣更有保障。
揭仲說:“現狀檯面化之後,它會變成一個樓地板,以後臺北跟華府的軍事交流,這變成最基本的起點,那以後只能往上加,不能往下降。第二也鼓勵,等於給行政部門壓力,或說讓行政部門有藉口、有動力,再去提升一下跟臺北的軍事交流。”
揭仲舉例,臺灣其實很想參加美軍舉辦的多國演習,但是美方政策上不大讓臺灣派員觀摩多邊演習。期望國防授權法通過後,明年的泛太平洋演習,臺灣得以觀察員身分獲邀參與,也期待臺灣軍事參謀部跟美方印太司令部之間更深化關係。
美國國會以為,美國應支持臺灣透過美國的對外軍售,且重點在反艦、海防、反裝甲、空防、海軍防禦和靈活指揮與控制能力,以支持臺灣不對稱防衛戰略的彈性指揮跟控制能力。
北京禁美軍艦停靠香港 民進黨立委:歡迎來停靠臺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日宣布,自當日起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申請。而前美國國務院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在聞訊後於推特發文,「那就改停靠台灣高雄,回程穿越台灣海峽就解決了」。
劉世芳對此認同,她兩年前在立法院就已提議過美國軍艦停靠臺灣。
不過,揭仲卻觀察到,美國行政部門並沒有要令美國軍艦、作戰艦停靠臺灣的跡象。他認為,可能華府跟北京之間有個默契,想把香港法案對於美中關係衝擊控制在一定範圍,別外溢到其它領域。
台師大政研所范世平近日在臉書表示,若美軍真來台灣,屆時一大群美軍登陸,可以帶動台灣的觀光與消費收入,基隆跟高雄再現風華,而且能讓台灣人安心,但北京要怎麼辦?「與美國斷交,不可能。對台動武?美艦就賴著不走,變成常駐。台海軍演?台灣早見怪不怪。斷台灣邦交國?咱們早就無感。」
責任編輯:許天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