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深入千家萬戶,千百年來,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灶王爺的傳說。
小年,是黃曆年的序曲。
北方多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多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小年,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善惡,到除夕夜再返回灶底,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
家家戶戶要打掃得乾乾淨淨,供上灶糖,給灶王爺吃了嘴甜甜的,好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灶王爺深入千家萬戶,千百年來,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灶王爺的傳說:
【01】灶王爺由來傳說之一
《酉陽雜俎.諾皋記》記載,灶王爺名叫張單,妻子丁香孝順公婆,一家人其樂融融。
後來張單經商發了財,移情別戀妓女海棠,便回家休了丁香。娶進門的海棠好吃懶做,還不小心燒光了家產,丟下張單改嫁他人。
張單只好流浪乞討,臘月廿三,他無意中討飯到丁香家。被認出後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門裡,死了。
玉皇大帝念他是自己的本家,便封他為灶王。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攜手共過患難,經過風風雨雨磨難的妻子是最為珍貴的,不能拋棄。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02】灶王爺由來傳說之二
灶神原本是天宮裡的御廚,有一年,王母娘娘大壽,灶神做了好多美食,眾神仙吃的津津有味。做最後一道甜點水晶菊花餅,他做的實在是太誘人了,竟忍不住自己全吃光了。
玉帝等了半天不見甜點,才知道灶神自己全吃光了,於是氣呼呼的將灶神貶下了凡間。可是新來的御廚,做的食物總不合玉帝胃口。
李天王獻上一計:「您找個理由,讓他一年回來一次不就行了。」
於是玉帝下旨:「念灶神往日功勞,封他為灶神,記錄民間善惡,每年臘月二十三上天庭向我匯報。」
從此,灶神變出無數個分身,端坐千家萬戶的灶房,兢兢業業地工作。
做人,切忌貪婪,要禁得住誘惑。
人生在世,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03】灶王爺託夢示警
古時有個讀書人,一次在酒醉之後,妄圖調戲家中婢女,婢女堅決不從,奮力掙脫了主人的糾纏。
當天夜裡,他的妻子把他叫醒:「我剛才夢見一位星神,頭帶方巾,身穿黑袍,騎一匹快馬,隨身還帶著簿冊,他用手向我指劃一下,就飛奔離去了。」
讀書人頓時毛骨悚然,趕緊將那個婢女許配給了一個好人家。
之後,讀書人才向妻子解釋:「你之前夢到的是灶王爺,因為我曾調戲婢女,幸虧她堅決抵抗。這事雖沒做成,但我心中已經有了惡念,所以才被灶神記錄下來。今日特向你坦白懺悔。」
《後漢書.楊震傳》有句話說得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人在做,天在看」,頭頂三尺有神明。
人生在世,要有所敬畏,懂得慎獨。何時何地,都不應做有悖道德和原則的事。
「人在做,天在看」,頭頂三尺有神明。
【04】灶王爺天庭告御狀
傳說,民間有個小孩濃眉大眼,龍骨龍身,有皇帝命。玉皇大帝安排土地公每日背他過河上學,暗中保護他。
小孩的母親得知此事,馬上變得飛揚跋扈,「等我兒子做了皇帝,誰對不起我,叫我兒子收拾你們!」她一邊叨念,一邊敲打鍋灶,震得灶王爺頭都快炸了。
終於等到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告狀。玉皇大怒,撤銷了她兒子作為預備皇帝的資格。
古往今來,小人得志,都會張牙舞爪,肆意猖狂。但得意一時,終不會長久。
人活一輩子,要學會挺起胸膛做事,夾著尾巴做人。
【05】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明代陳繼儒《見聞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明朝有個兵部尚書,名叫張悅。有一年,張家接灶神時,蹲在灶頭上的家犬突然從灶上跌下,竟一命嗚呼了。全家人都說這是不祥之兆,但張悅卻不動聲色,鎮靜地對家人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接灶一切如儀。
之後,他家果然平平安安,沒有發生任何不幸的事情。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做人,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做人,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以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06】俞淨意公遇灶神
明朝嘉靖年間,有位俞公,自認為經常行善,沒有什麼大過,卻處處不順,一年不如一年,由此怨恨上天不公。
從四十多歲開始,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他都向灶王爺祈禱,請求代為傳達給玉帝。
直到四十七歲時的除夕,灶王爺終於現身,指出俞公只是圖虛名,空有行善之表,卻無行善的誠心。
俞公羞愧難當,從此痛改前非,不再怨天尤人,時時行善而不讓人知道。他的命運也漸漸改變,五福俱全。
真正的行善之人,是不求回報的,更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
做好自己,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