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習近平的高級幕僚對海外爆稱,北京高層已經走投無路了,每個人都清楚這個體制已經完了。(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林中宇綜合報導)號稱「逢九必亂」的2019年剛過,親共港媒刊發官方學者專訪,大談亡黨危機及試圖保黨的辦法。近年包括習近平在內,已經頻頻警告將要亡黨。更有習近平的高級幕僚對海外爆稱,北京高層已經走投無路了,每個人都清楚這個體制已經完了。
1月5日,親共網媒《香港01》刊發了中共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房寧的專訪。房寧並不否認中共將亡,他認為歷史週期律是存在的。他說,目前最高領導人有很強的危機感,「⋯⋯隨著執政時間延長、各種社會矛盾積累以及自身懈怠,有可能會逐漸瓦解,這是個規律。」他說這個問題十八大以前存在,十六大、十七大再往前也都存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強調過,只不過現在這個問題更突出了。
房寧表示,「執政時間越長、黨的規模越大、國家越發展,應該說這方面的風險越高,懈怠的風險也越高。所以要千方百計解決這個問題,最終能不能解決,我認為還是要看實踐。」
事實也是這樣,早在多年前,從中共高層到中共中央黨校,就在思考中共政權面臨終結的問題。
胡錦濤2004年8月已經警告中共的腐敗愈發不可收拾,它將證明是致命的,甚至亡黨。
2015年6月中旬中南海在政治局舉行的擴大生活會上發放了一份報告,列出中共「亡黨」的六大危機,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信仰、前途等各個領域;報告並指局部政治、社會危機已經處於爆發、蔓延、惡化狀態。
根據調研報告,從中共中央、地方巡視、考核結果來看,中共中央和地方高級官員平均合格率僅達1/4左右,而地方基層單位、縣級黨委不合格及表現差、需改組的「領導班子」高達90%以上,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共黨組織的根已經徹底爛掉。
同是2015年,時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中紀委第52次常委會上,公開承認中共體制已經瀕臨崩潰的臨界點。王說,黨內腐敗墮落狀況、規模、深度已經到了變質、崩潰的臨界點,「這不是你承認不承認、接受不接受的嚴峻事實。」
王岐山還直言:「這當然是體制、機制上出了大問題。」
2015年8月上旬中共高層召開北戴河會議,期間專門召開了退休高層的座談會,退休高層強調「黨內腐敗、社會民怨民憤」等,在說到中共面臨「亡黨危機」時,還出現痛哭場面,會議多次被中斷。
經過習近平在第一任期聯手王岐山強力反腐之後,中共的腐敗並無根本減弱,腐敗官員層出不窮,同時「怠政」「懶政」流行,被認為是各級官員對反腐的一種另類抵擋方式。大外宣媒體也刊文哀嘆:如今在中共十九大之後,種種為官不為顯示反腐更加紛繁複雜,並非易事。
過去的2019年,中共政權面臨重大危機,香港民主抗爭、中美貿易戰、豬瘟疫情以及成長趨緩的經濟,更為嚴重的是國內民怨積累多年,像火山一樣,只不過被強制高壓掩蓋而已。不少觀察家都認為,中共統治不出幾年就會崩盤。
在2019年7月1日中共自定的所謂「建黨日」之前,習近平6月24日在中共政治局會議上警告稱:「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無處不在,「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小管湧就會淪為大塌方」。
習近平這個「危險無處不在」說法,在外界看來,無疑是一種變相的「亡黨警告」。
2019年底,在英文《大紀元時報》資深記者楊傑凱(Jan Jekielek)的「美國思想領袖」節目的專訪中,現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和中國歷史教授的林蔚,在談到中國時局時說,因為對現實缺乏正確的認識,根本不知道民間實際情況,現在的中共政府是想到哪兒做到哪兒,功能極度失調,解決方案更無從談起。
林蔚指出,中共政府非常清楚它已死到臨頭。他透露,一個和習近平關係密切的中共高層幕僚曾坦率的對他說,「林蔚,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了,每個人都清楚這個體制已經完了,我們進了死胡同。我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因為這裡處處是雷,踏錯一步就可能會粉身碎骨。」
中共黨刊《求是》雜誌在2019年10月2日公布習近平的一篇內部講話文稿,習在講話中繼續早前拋出的「鬥爭」邏輯談黨建。習近平在講話裡回顧歷史上改朝換代的原因,習說,「怎樣才算過硬,就是要敢於進行自我革命,敢於刀刃向內,敢於刮骨療傷,敢於壯士斷腕,防止禍起蕭牆」。
自由亞洲電臺的一篇報導指出,習可能還是希望建設堅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故此強調首先要讓黨員回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做起。報導引述旅美中國時事評論人士謝選駿指,實際上,中共大部分黨員和幹部對共產主義理想的信念早已蕩然無存了,他們現在幾乎處於怠政狀態,大家都觀望著習近平獨自折騰。
《看中國》專欄文章〈習近平演講為何引用蔣經國座右銘?〉指出,縱觀古今中外,對於失敗的政權,首腦可能要面對坐牢甚至更不堪的懲罰。但當下根除中共是最重要的。如果習還有一絲清醒,猛回頭,站在人民的權利立場考慮,拋棄共產黨的那一套理論,政權尚能平穩過渡,不但能保命得平安,更能順勢確立真正意義上的大中華聯邦。不過這種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