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南開中學教師孟志蓀认为《大風歌》把劉邦市井潑皮無賴心靈暴露無遺。(網絡圖片)
提要:民國張伯苓時代的南開中學,其教師知識份子的素養和水平以國文教師孟志蓀最具代表性。在他看來,潑皮起家的劉邦「短短三句話,就把市井潑皮無賴心靈暴露無遺。」
精選名篇 自編教材
南開的國文課教材,從初一到高三,全是學校自編的,孟老師是主編之一。從初一第一課葉聖陶的《藕與燉菜》起,給學生留下終生印象的作品就有:屈原的《九歌》,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李將軍列傳》,李後主的詞,李杜的詩,《古詩十九首》,《春江花月夜》,韋莊的《秦婦吟》,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蘇東坡的《赤壁賦》,史可法的《答多爾袞書》,孔尚任的《哀江南》……都是垂範千古的至情名篇。
中學語文教育的兩大任務——情操的熏陶和寫作能力,通過這套教材,都完成了。很多當年的學子後來回憶,當年南開中學的各級校友,寫作上大都出手不凡,主要是受益於這套教材。
旁徵博引 不迷信權威
孟老師的授課特點,一是不偏重於課文詮釋和講解,而是以淵博的知識旁徵博引,而且激情澎湃。講文學可以從曹雪芹講到莎士比亞、狄更斯、莫泊桑;講先秦諸子孟荀墨莊四家,其文學精神、哲學思想無所不涉,引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學生體會這樣上課可以觸類旁通。
二是課文講授基於自己的研究而不迷信權威,不循常規,不囿定見。
講「詩言志」曝劉邦無賴流氓心靈
如講「詩言志」時拎出劉邦《大風歌》。在他看來,潑皮起家的皇帝「短短三句話,就把市井無賴心靈暴露無遺。」那「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是流氓闖江湖發了橫財「回老家炫耀」;「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像發了不義之財的小癟三日夜坐臥不安,渴望尋得高明打手看家護院。
講解屈原、司馬遷、杜甫時,則道出文學史上通常發生但也通常迴避的現象:「後世欣賞的作家,也許今天正挨窮受困,默默無聞。」
培養獨立精神 自由思想
孟老師上課,特別富有感情,尤其是對屈原、司馬遷、杜甫等遭遇不幸的作家與作品,講起來經常是聲淚俱下。「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講到此處,孟老師幾乎哽咽起來。這種授課,學生印象深刻、終身難忘,從中獲得多少知識倒在其次,重要的是在學生心田播下了獨立思考的種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忽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相反,以孟志蓀為代表的南開國文教師對此是極為重視的。從字詞讀寫到分析解讀能力,訓練十分嚴格。由於反覆糾正容易錯寫錯讀的字詞,諸如「土蕃」、「滑稽列傳」的「滑稽」的讀法,上過他課的學生是不會錯的。
而理解能力訓練也是別有洞天。例如,指導學生自選題目,對杜詩進行小型研究,審閱後再作專門講評。通過這種過程,學生不僅增強了對作品的理解,而且獲得進行學術研究的訓練和指導。
何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孟先生以自己的語文教育實踐作出了回答,並為教師樹立了一個富有魅力的坐標,與此相對照,現在的教師豈不汗顏!
(原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