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及「冬病夏治」的道理,氣喘可以尋求中醫輔助治療。
有些孩童每到冬季總是容易氣喘發作,嚴重時還得住院治療,令家長們苦惱不已。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及「冬病夏治」的道理,氣喘其實可以尋求中醫輔助治療,研究發現連續3年使用「三伏貼」治療,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80%以上。
「三伏貼」是什麼?
三伏天每年日期不同,這段時間是一年中天氣最熱、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
三伏貼又稱為三伏天灸,源於清朝的中藥療法,《黃帝內經》中有著「冬病夏治」的概念,夏季「三伏貼」便是以此為原理,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在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將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達到改善體質與症狀、提高免疫力及預防疾病的效果。
「三伏貼」的「三伏」是指夏天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日期是以黃曆推算,「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三伏天每年日期不同,像今年的三伏天的日期分別為7月16日、7月26日及8月15日。這段時間是一年中天氣最熱、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如進行「三伏貼」,可扶助正氣,同時藥物較容易滲入體內,預防冬季舊病復發。
研究發現於三伏天的前後一個半月內,均為最佳敷貼時機,如果錯過了三伏天的日期也不用擔心,只要在這段時間內進行貼灸,每次間隔7~10天貼灸治療,都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
哪些人適合貼「三伏貼」?
「三伏貼」可防治過敏性鼻炎、氣喘、皮膚炎及感冒等秋冬好發的疾病。(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三伏貼」可防治過敏性鼻炎、氣喘、皮膚炎、支氣管炎及感冒等秋冬好發的疾病,一般體質都可敷貼。只是將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是否真有療效?經過眾多研究證實,穴位貼敷對於過敏性鼻炎、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效果卓越,如能連續敷貼3年以上,效果更為顯著。
三伏貼藥物多使用辛溫類藥材,使用白芥子、細辛、甘遂、艾葉、延胡索等藥物製成外敷膏藥,再將其敷貼在身體背部特定的穴位,由於藥材稍刺激,敷貼期間皮膚可能出現紅腫、癢或灼熱感,此為正常現象,但短時間敷貼皮膚便出現大片紅疹和嚴重不適的患者不宜敷貼。此外孕婦、兩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破損、當日有感冒、發燒及咽喉發炎者不適合貼灸。
貼「三伏貼」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臺灣南投基督教醫院張睿哲中醫師提醒民眾,敷貼藥膏前可先沐浴,一般成人每次敷貼藥膏以2~4小時為限,老人、兒童及皮膚敏感者最好以2小時為限,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皮膚受傷,如有嚴重過敏症狀,可以提前取下藥膏。敷貼期間避免吃生冷及辛辣的食物,不宜在陽光下曝晒、泡澡或從事激烈的運動,以免影響藥效。
俗云「冬補三九、夏養三伏」,三伏天是最熱的季節,而三九天是每年最寒冷的時節,若冬季曾接受「三九天灸療」者,更要把握夏至調整體質的機會,繼續接受「三伏天灸療」,以鞏固寒冬三九天灸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