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數字人民幣的發行被輿論關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9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近期關於中國央行數字人民幣的發行被輿論關注,8月31日,中國經濟學家向松祚撰文認為,發行數字人民幣就此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等都是誤解。
向松祚:數字貨幣不會造成革命性的變化
中國官媒8月30日報導稱,建設銀行App在8月29日增加了「數字錢包充值」以及「數字貨幣」兩個子菜單,但是這兩個功能並未向公眾開放,僅在部分試點地區開通。從建設銀行的協議看,建設銀行的數字人民幣錢包類型分為一類錢包、二類錢包、三類錢包和四類錢包,並設有限額。
建設銀行回應稱,此前在手機銀行系統開展相關功能測試,目前本次測試已經結束。當前網傳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
8月31日,中國經濟學家向松祚撰文稱,正如紙幣取代金屬貨幣一樣,未來數字貨幣也會取代今天的紙幣。但是,數字貨幣的發行不會影響到整體的貨幣金融的格局,只是貨幣發行的方式發生變化。「對於數字貨幣,存在很多誤解。有人認為發行數字貨幣就可以‘彎道超車、異軍突起’,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我想這是很大的誤解。發行數字貨幣時間早並不意味著接受度高,對於數字貨幣的信任仍然來自於主權國家的信用,投資者是否相信主權國家的信用取決於國家法治的健全、政治經濟的穩定、科學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廣度深度、金融市場的監管水平等。這些都是必要的條件,並不是發行了數字貨幣,就能夠實現國際化。」
向松祚直言,「我們要有一個很理性的、客觀的、冷靜的看法,數字貨幣不會造成革命性的變化。」
最後向松祚坦承,「發行數字貨幣並不意味著全球的貨幣金融體系就會出現天翻地覆的、革命性的變化。全球數字貨幣的發行,終究還是要以主權國家的信任為基礎。」
向松祚被媒體稱為敢言的經濟學家的原因是,多年來媒體和學界對中國統計局發布的數字一直有質疑。2017年初,遼寧省公開承認此前數年經濟數據連續造假。2018年-2019年,內蒙古、天津、雲南、湖南、吉林、重慶等省份相繼自曝或被曝存在經濟數據作假問題。
在2018年底的一次演講中,向松祚稱,他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的研究小組的內部報告」,兩種測算方法分別顯示,中國2018年GDP增速為1.67%甚至負值。而當時官方的數據GDP同比增長6.5%。
中國央行首次正式回應數字人民幣能否換黃金和外匯
獨立智庫天鈞政經認為,由於大量發行人民幣造成通貨膨脹、百姓怨聲載道,同時貪腐、洗錢等問題讓北京當局感到極為棘手。如果直接廢除現在流通中的人民幣,處理不好的後果是中國金融系統的崩潰,最終導致中共政權的垮臺。於是,用數字人民幣替換紙幣風險就小得多了。同時,這也是一次對全民財富的洗劫,從普通百姓、中產階層到達官貴人,無一例外地的被裹挾其中。從官方發布的信息可以確定是,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使用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逐步替換流通中的基礎貨幣,並且很可能加快完成這個過程。
此前,中國央行數字人民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公開表示,「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
8月25日,中國央行副行長劉國強,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出席在國務院新聞辦的政策例行會議,並答記者問。
《路透社》記者提問:「兩個問題,第一關於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推行試點情況是什麼?數字貨幣現在能否換成紙幣、美元或者黃金?它的價值和紙幣是一樣的嗎?中國是希望未來把紙幣淘汰了,還是什麼?第二關於現在的趨勢。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鼓勵他們的公司逐步離開中國,逐步不怎麼依靠中國的市場,中國人民銀行是否擔心這種情況、這種趨勢?是否擔心會影響到未來人民幣的國際化?謝謝。」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回應稱:「關於數字貨幣的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我理解這位記者朋友問到的數字貨幣應當指的是人民銀行研發的數字貨幣。人民銀行研發的數字貨幣現在稱之為數字人民幣……謝謝。」
孫國峰一千七百多字的長篇大論沒有提及紙幣、美元或者黃金等字樣,刻意迴避各界關心的數字人民幣能否換成紙幣、美元等外匯或者黃金等問題,顧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