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明師的名醫。(圖片來源:Adobestock)
目前在臺灣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工作,擔任腫瘤醫學中心泌尿道癌團隊召集人的袁倫祥,多年來專精於泌尿科腫瘤手術和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成為外人眼中年輕有為、技術高超的名醫。
只是,當一位病人因為袁倫祥的手術引發併發症死亡,而在當時這樣的機率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可是卻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對他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的內心充滿了懊悔和沮喪,躲在辦公室裏嗚咽,硬著頭皮道歉,心底的愧疚挫敗和家屬的傷心程度,幾乎是可以劃上等號的。
對袁倫祥而言,過去無數次救死扶傷,面對的是讚揚和感激。然而意外發生後,當病患需要他時,袁倫祥卻失去了再次拿刀的勇氣。不只如此,袁倫祥的經濟狀況突然變差,家中搞得烏煙瘴氣,和上司也起了衝突矛盾……
在進退維谷、四面楚歌之下,當時有位彷彿是上天安排好的病人,一直來找他,堅持要他操刀,袁倫祥即使請他到別家醫院,告訴他自己能力有限,還有曾經死亡的案例,但病人卻完全信任他,怎麼勸都不肯離開。
最後在別無選擇之下,袁倫祥只能放下恐懼,去掉所有怕心執著,以最好的狀態開刀。開完後,手術很成功,也知道自己過去了這一關,人生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麼,袁倫祥是如何克服自己的怕心呢?
重拾醫德
袁倫祥醫師(右)與他的病患。(圖片來源:袁倫祥)
早期的袁倫祥,在西方醫學的訓練下,能很快看到別人的不足,也習慣性地去指責批判,時間一久,遇到對方不是在挑剔錯誤,就是在揭人的短。
同時在工作中,袁倫祥也仗著自己技術好,應該有更好的待遇,沒得到調升是因為主管沒有照顧自己,所以在無法協調與滿足下,也跳槽到新的環境。雖然憑藉精湛的技術,也有了一番成果,卻因溝通不良,和主管起了很大的衝突。
除了工作上狀況頻生,袁倫祥在家庭中,也會一直認為老婆這做不好那做不好,眼中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問題。凡此種種,這些自我意識讓袁倫祥在和主管、同事、家人的相處上,形成了很大的障礙。
原來袁倫祥後來在醫師好友的介紹下,開始學煉法輪功。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以前比較自負,只注重自己的技巧,而且一開刀不順利就會先推責任,像是怪病人狀況不好,或是怪同事沒有準備好等等。
但自從遭遇手術失敗,導致病人意外死亡,在行醫路上慘跌這一跤後,也讓他深刻領悟到,一場手術其實是整個團隊的合作,不是只有醫師才是主角,手術能順利完成,是因為方方面面的細節都有到位。
改變心態後的袁倫祥,也開始會在治療過程中多跑幾趟、多翻點資料,瞭解病人的狀況,協調助手的工作,並和麻醉師會談溝通,甚至在刀開不下來的情況下,如何安排撤退計畫等,每一件事都會去細心做好,以別人為優先,把自己擺在最後。
體會祥和境界
袁倫祥發現靜心煉功,能讓他在高壓下維持內心的穩定與寧靜。(圖片來源:袁倫祥)
袁倫祥也發現,在面對性命攸關的緊急考驗時,靜下心來煉功,可以幫助他在高壓忙碌的環境下,維持內心的穩定與寧靜。因為醫院緊湊繁重的工作壓力,有時會讓他喘不過氣來,手術室裏也往往會遭遇很多突發狀況,例如像麻醉不起作用,需要助手幫忙的時候找不到人、器械臨時故障等等,只要有任何一個小小的因素,都足以達到干擾的目的。
但當自己的心靜下來後,許多的意外幾乎不再發生。甚至在整個開刀過程中都是很平和的,手術室彷彿只剩病人的心跳和自己的聲音,感覺現場氣氛十分祥和。
現在的袁倫祥,透過不斷修煉省思自己的心性,體會到世界的浩瀚無垠,也意識到人心的微不足道。所以當他現在看到團隊中不足的地方時,再也不會因為害怕得罪別人選擇視而不見,反而會用心平氣和的態度,站在病人安危、整體考量的立足點去說,誠懇的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甚麼,對病人也更有愛心和耐心。
同時在家庭中也是一樣,袁倫祥開始要求自己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儘管工作疲憊也會飛奔回家幫太太洗碗、為小孩洗澡,也更理解古人夫婦有別的內涵。袁倫祥也體會到,「夫婦有別」是別在分工而非地位,畢竟一個家庭裡面除了教養孩子外,還需要穩定的經濟收入。
尤其現在家中又有四個男孩要養育,對現代家庭而言,在經濟開銷上是很大的,所以袁倫祥也跟太太溝通協調,由自己來負責努力工作,讓家庭不虞匱乏,並在力所能及下盡力照顧家庭。也因為妻子的理解與支持,才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甚至可以在假日時進修企管碩博士班。
謹記自己是個法輪功修煉者的袁倫祥,認為遇到再不好的事情都是好事,因為都是讓自己升華提高的好機會。而這種從苦中升華的樂趣和吃喝玩樂是不一樣的,不管再怎麼艱難,只要把它當作是在過關,甚麼事情都把它當作是好事,那麼等到關過去了,看事情的眼界就不一樣了,整個心境也豁然開朗了。
在醫學界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你開刀開得好,那你研究可能做得不是很好,如果你研究做得好,那你家庭應該不太好。」但現在對於修煉後的袁倫平來說,他更有自信在工作中、學術上、家庭裏都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