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監管機構共同約談了螞蟻集團高管,包括馬雲。(圖片來源: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1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就在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上市前夕,中國四大監管機構中國央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約談了螞蟻集團高管,包括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 引發廣泛猜測。
螞蟻集團原訂於11月5日在香港上市,各類金融機構和散戶參與熱情高漲。但隨後傳出螞蟻集團被約談、螞蟻上市暫停的消息。據螞蟻集團在上交所及港交所的公告,指由於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及執行董事長、總經理被監管約談,及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事項,可能會使得螞蟻集團不符合相關發行上市條件,因此決定暫緩螞蟻AH股上市。
中證監未披露與螞蟻集團的約談內容,螞蟻集團則僅回應稱,會深入落實約談意見,繼續沿著「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十六字指導方針。
外界留意到,螞蟻集團曾是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馬雲則是阿里巴巴的創辦人。儘管馬雲已經退休,但仍以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身分,和其他高階主管被央行等四部門約談。
而在此之前的10月24日,馬雲在上海舉辦的外灘金融峰會上批評當前金融監管思維落後,控管風險卻抑制創新,難以引領未來的新金融。
據中央社報導,馬雲在當天的演講中談到監管話題,他說監和管不同,監是看著你發展,管是有問題的時候才去管,「我們現在管的能力很強,監的能力不夠。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不到一週,中國央行旗下的官媒《金融時報》,從10月31日到11月2日連續3天刊文,駁斥馬雲的上述觀點。3名撰稿人以資深學者的名義點名或不點名的方式批評馬雲或螞蟻集團。 《金融時報》是央行、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披露重要訊息的媒體,該文可視為官方意志。
這些文章指出,螞蟻集團個人用戶超10億,機構用戶超8000萬家,數位支付交易規模達人民幣118兆元,其上市市值可能創歷史記錄。但若一旦出現風險暴露,將引發嚴重的風險傳染。
文章還直言批評螞蟻集團的金融產品「花唄」和「借唄」,指其利率沒有按規定折算為年化形式;在「雙11」等時期常常被設為付款的默認選擇,讓客戶很容易就「被貸款」;其還透過App強制獲取客戶通訊錄等信息,若客戶違約,催收公司往往會向通訊錄中的相關聯繫人催收,損害當事人權益。
而在上述官媒刊文前,中國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曾表示,要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也避免金融科技成為非法套利的手段;第13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則說,金融科技不能違背金融運行的基本規律,加快金融科技監管腳步必不可少。
路透社評論認為,在馬雲看來,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管理,今天沿用當鋪思維,是不可能支持未來30年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的。但在專業金融人士眼裏,更多的卻是感受到潛在的金融風險。
大陸網友則以「馬已經服、馬已今服、馬已京服」等諧音,調侃螞蟻集團面對官方強勢態度「不得不服」。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