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選擇會決定消化後代謝物的好壞。
很多患者會問我:「食物為什麼會影響人體?」簡單的說,在我們攝取食物後,經過人體的消化吸收與代謝,才能發揮其作用。有用的代謝物,人體會適當吸收、儲存與利用;過多或不必要的代謝物則會排泄掉。在這個過程中,深深影響身體狀態的便是「代謝物」。而食物的選擇,就會決定消化後代謝物的好壞。因此,我們應該了解食物的生理酸性或鹼性的差別。
食物的生理酸性或鹼性,是依其極高溫加熱裂解後的殘留物中,所含的礦物質陰陽離子的種類而定,與食物本身的味道無關。也就是,生理鹼性食物含較多鉀、鎂、鈉、鈣等帶正電陽離子的礦物質,包括蔬果、全穀雜糧、葡萄乾等(陽性),對健康有益。
檸檬是生理鹼性食物。
生理酸性食物則是含較多磷、硫、氯等帶負電陰離子的礦物質,例如肉類、蛋類與高澱粉食物等(陰性)。所以,雖然檸檬、柑橘吃起來酸酸的,卻是生理鹼性食物;而白米飯吃起來沒什麼味道,卻是生理酸性食物。
當我們吃下蛋白質、醣類、脂肪三大主要營養素,經代謝生成熱量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溶於水產生的碳酸,會使血液的酸度增加。但呼吸時,肺部就會將二氧化碳排出,因此血液中並不會累積過多的碳酸。
此外,食物消化過程中,無論是產生陽離子或陰離子,基本上都可由腎臟調節血液酸鹼值(pH值),再經尿液排出體外,因此不會造成體內酸鹼度的大幅改變。也就是說,雖然食物攝取後的代謝,會影響到血液或體液酸鹼值的變化,但實際上人體的酸鹼值濃度是不易改變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當體內長期攝取生理酸性食物,雖然體液酸鹼值變化不大,但此時會發現,細胞與組織中之氧化電位(氧化電位代表細胞的安定性,氧化電位高表示細胞處於不穩定狀況)與自由基含量都已經上升。
氧化電位的上升,表示體內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在增加,再加上自由基非常活躍,便會影響身體組織。此時,身體會逐漸產生局部發炎、排泄障礙等症狀,當情況持續發生,首當其衝的是人體的代謝機能與免疫能力。
人體的代謝機能異常時容易出現慢性病。
醣類代謝異常,使血糖控制出狀況,容易造成高血糖或糖尿病問題;脂肪代謝異常,血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容易堆積氧化,會造成血管阻塞與心血管等疾病;對尿酸(普林代謝物)的排泄發生異常時,則可能會導致痛風。
當所有代謝都發生異常時,則容易有發胖、疲勞、免疫力下降等問題。此時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會治標不治本。因此,有人吃得不多卻容易胖、血中尿酸值沒有特別高卻有痛風、服用降血脂藥物但血脂仍居高不下、吃藥控制血壓但停藥時血壓又飆高。這時要從根本改變體質,而如何掌握生理鹼性及酸性食物的比例成為關鍵因素。
本文由大是文化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王進崑營養學,白髮變黑髮,年輕15歲:薑黃、蜂蜜、辣木、木鱉果、青梅……營養學博士的太極飲食法,用天然食材強化自癒力。》,作者:王進崑。
来源:大是文化出版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