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之一的比特幣產自新疆好事壞事?(圖片來源:Wit/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3月2日訊】加密貨幣「老大」比特幣的單價上個月一度突破五萬美元,再次引發各界對這個數字產物的強烈關注。不過,很多人可能並不瞭解,全球大多數比特幣都產自中國,而中國出產的大量比特幣來自新疆。一位美國媒體人近日就發文說,新疆惡劣的人權狀況可能會給比特幣投資帶來重大風險。
上月初,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宣布,這家公司已經購買了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並將接受比特幣付款。消息一出,再度引發了投資者對這個加密貨幣的強烈興趣。2月7日,比特幣單價還不到3.85萬美元。兩個星期後,其單價已達5.71萬美元。儘管這個數字此後出現了小幅回落,但目前仍在5萬美元左右徘徊。
新疆「盛產」比特幣
美國的中國問題學者、量化企業在華風險的戰略風險(Strategy Risks)公司的創辦人石宇(Isaac Stone Fish)近期在美國《巴倫週刊》上發文說,劍橋大學發布的比特幣電力消費指數(CBECI)顯示,截至去年四月,中國開採了全球65%的比特幣,而新疆佔到了中國開採的36%左右。這意味著,全球超過五分之一的比特幣是在新疆開採的。
石宇指出,由於新疆正在發生大量人權侵犯行為,當地出產的任何商品都會帶來較高的倫理和監管風險。因此,投資比特幣的企業可能會面臨公關災難和美國政府的進一步監管行動。基於這些原因,他建議投資者不要購買比特幣。
本台聯繫到了石宇,但截至發稿時,記者尚未收到他對一些問題的郵件回覆。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教授俞偉雄也認為,考慮到比特幣的特性和地位,對其投資很可能會「兩頭受氣」。
「自由世界對於比特幣的開採來源有很大的質疑,又對於比特幣能夠助長一些非法地下活動(感到警覺),所以自由世界今後可能會對此進行嚴格管制。而在中國這樣的極權世界,當局已經在研發法定數字貨幣了,那就是要借鑒比特幣的優點來取代比特幣。」
記者在比特幣電力消費指數網站上注意到,儘管去年四月中國出產的比特幣的全球佔比有所回落,當時仍有近三分之二的比特幣來自中國。同月,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產比特幣來自新疆。這家網站並沒有更新近一年來的數據,不過2019年秋季到2020年春季的歷史數據顯示,新疆在冬季和春季出產了全國最多的比特幣,而四川在秋季出產較多。
業內人士分析,四川、雲南等地修建了很多水電站,每年雨季都有大量過剩產能,因此很多開採比特幣的「礦工」都會在西南地區買下極為便宜的電能。而到了冬春旱季,他們又會轉戰到新疆,因為當地擁有大量煤炭資源、而煤電又難以輸送到其他地區,所以新疆的電費也比更為發達的地區便宜很多。
比特幣怎麼「挖」?
支撐比特幣平臺的「區塊鏈」技術是由比特幣協議的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2008年提出的。它是一個傳播和記載信息的媒介,也是用於承載比特幣這樣的虛擬貨幣交易的價值網際網路平臺。用戶可將需要上傳的信息通過「區塊鏈」代碼進行加密,並與自己或他人進行線上交易。
圈內人普遍把開採比特幣稱作「挖礦」,把開採者稱作「礦工」。為了「挖礦」,「礦工」們通常需要將大量專業礦機接入比特幣網路,不間斷地進行驗證比特幣交易記錄的工作。通過解決哈希謎題(hash puzzle),他們能夠提升比特幣交易的安全性,也有機會獲得少量的比特幣作為獎勵。
按照中本聰的設計,比特幣的總量被固定在2100萬枚,這意味著隨著比特幣存量減少,計算難度會越來越高,獎勵也越來越少。
現居臺灣的人權工作者、網路工程師周曙光將「挖礦」工作形容成一場「軍備競賽」。
「『挖礦』本身的技術門檻倒不高,因為相關演算法是固定的,其門檻主要是能源和硬體。因此,誰擁有更多資源,誰就有更高的計算能力,誰就能在比特幣『挖礦』市場上佔據優勢。」
由於區塊鏈完全是個網路產物,這意味著它不受任何政府監管部門的制約,因此被廣泛認為是一個存在於體制外的「去中心化」社會網路。由於比特幣是基於這門技術最早誕生的加密貨幣,它長期被視為眾多加密貨幣中的「老大」,其單價也高居業內榜首。
比特幣被「限」但未被「禁」
中國是最早試圖對比特幣產業進行規範的國家之一。2017年,中國取締了首次代幣發行(ICO)、關閉了虛擬貨幣交易所,但並未認定比特幣「非法」。
中國非盈利機構北京仲裁委員會主辦的《北京仲裁》雜誌去年發文說,當局2013年和2017年發布的兩份指導文件體現了中國對比特幣的管制態度。相關文件指出,比特幣不是法定貨幣,而是一種虛擬商品,而中國禁止交易平臺從事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間的兌換服務、禁止各金融機構或非銀行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提供賬戶開立、交易、結算等服務,這意味著中國試圖阻斷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與官方金融系統的紐帶,但並未全面禁止比特幣以虛擬商品的身份從事的活動。
周曙光說,中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相對樂觀,這助長了中國的「挖礦」產業。
「中國是對比特幣領域最早進行研究的,並且已經在嘗試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了。當局已經不再處於仇視的狀態,而是處在要去理解和應用的狀態了。」
由於當局尚未明令禁止「挖礦」,仍有大量中國礦工千方百計地盤算著如何獲取最便宜的電費,以維持礦場的運營,而網上也滿是關於中國比特礦的報導。《中國青年報》2018年就曾報導了四川涼山彞族自治州甘洛縣大山中的礦場;區塊鏈媒體「深鏈財經」同年報導了一位資深礦工在內蒙古建礦場的故事;騰訊同年則探訪了新疆的比特礦,並指出接近國境的霍城和伊寧片區是圈內已知的電費最低谷。
風險還是機遇?
著有《五十英尺的區塊鏈的攻擊》(Attack of the 50 Foot Blockchain)一書的比特幣懷疑論者傑拉德(David Gerard)在推特上對記者說,他目前還沒找到新疆比特礦使用了強迫勞動力的確鑿證據。但他指出,比特幣產業追求最廉價的電能,如果這意味著「奴役」挖煤,那麼比特幣就脫不了干係。
儘管有人質疑比特幣與新疆的關聯,但也有人持相反態度。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促進和捍衛人權的美國非營利組織人權基金會(Human Rights Foundation)首席戰略官格拉德斯坦(Alex Gladstein)就對本臺表示,由於比特幣基本不受政府監管,它為生活在專制社會中的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人權工具,這讓他們得以擺脫北京當局嚴控的官方金融體系。
「為新疆境內的死亡和毀滅贊助的是人民幣,並不是比特幣。因此,如果你要反對中共及其人民幣體系,你就可以使用比特幣。」
合著有《比特幣入門》(The Little Bitcoin Book)一書的格拉德斯坦說,就在幾週前,有維吾爾人問他能否允許他們將這本書翻譯成維語,他欣然同意,因為這樣一來,全球各地的維吾爾人都能瞭解和使用比特幣。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