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信號?中國人口下降 糧食進口卻大增(組圖)

作者:如松 發表:2021-06-02 08: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1年6月2日訊】中國正在老齡化的進程中……

最近幾年新生兒出生數量不斷下滑,據某人口學家的估算,總人口數在2018年前後就很可能達到了峰值,這意味著2015年以後的人口總數變化並不大,對於穀物需求的變化也不會太大。考慮到最近十來年中國統計局所公告的糧食總產量一直在「增長」,也就意味著糧食進口的數量雖然有波動,但波動幅度不應該很大。

還有一個因素也應該考慮,那就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穀物消耗就會增長,但這種增長是平滑並緩慢的,不會突然增長。2015-2019年似乎符合這樣的推斷,進口數量雖然有所波動,但並不劇烈。

但2020年開始出現異常(見下圖)。

2015-2020年中國糧食進口變動情況
2015-2020年中國糧食進口變動情況(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2015-2020年中國糧食出口變動情況
2015-2020年中國糧食出口變動情況(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中國2019年糧食淨進口11144-434=10710萬噸,2020年的淨進口為13908萬噸,2020年的淨進口比2019年增長了29.9%。

2015至2019年糧食淨進口的算數平均值是11654萬噸,2020年的進口數量比過去五年的平均值增長了19%。這種幅度的增幅與基本面並不相符。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進口增速跳漲的現像在今年更加明顯。5月7日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中國糧食進口量5079.2萬噸,同比增長57.8%,進口增幅明顯比2020年更高。

或許有朋友認為這是因為豬瘟的因素,去年今年生豬大規模補欄就推動大豆玉米的需求上升,事實並不是如此。1-4個月中國進口大豆2862.7萬噸,同比增加16.8%,低於穀物總體進口漲幅(57.8%),所以,不能用生豬補欄來解釋糧食進口數量跳漲的現象。

雖然進口跳漲,但又似乎並未從根本上緩解國內的供需狀況。3月,中國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發布「關於推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的通知」,從同時下達的《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看,主要目的是推進飼料中玉米、豆粕的減量替代,這說明雖然進口高速增長,但並未有效緩解供需關係的緊平衡。

這背後的迷霧到底是什麼?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計,2020/21年全球穀物貿易量為4.67億噸,如果中國以1-4月的增速繼續從國際市場採購糧食,全年將從國際市場採購22505萬噸,佔國際貿易量的48%,將比去年多採購8243萬噸(佔全球貿易量的17.65%),這當然會加速消耗全球的糧食庫存,下圖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給出的全球糧食庫存變化數據圖:

聯合國糧農組織給出的全球糧食庫存變化數據圖
聯合國糧農組織給出的全球糧食庫存變化數據圖(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當中國加速從國際市場採購、推動全球糧食庫存下降之後就會推動價格上漲,因此,去年以來芝加哥穀物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下圖為芝加哥大豆走勢圖,在過去的一年中漲幅為80%:

芝加哥大豆在過去的一年中的月K線走勢圖

芝加哥大豆在過去的一年中的月K線走勢圖(網路圖片)

這讓人想起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則案例。

1972年,因受異常氣候影響,,前蘇聯農業嚴重欠收。為了免受冷戰對手美國的「要挾」,蘇聯巧妙地秘密購入了美國近三成的小麥收成,因此導致了世界範圍內糧食價格急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麥期貨價格創下了125年新高,糧食危機爆發了。

雪上加霜的是,1973年10月又爆發了中東戰爭,石油價格暴漲。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實行的是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能源和生活物資都是自由購買的,票證制度只會出現在其它社會,比如糧票、布票、煤票、油票、肉票,等等。但1973年的這次石油危機直接將美國打入了票證時代,下圖為1974年美國的汽油定量配給票,可見這次石油危機對美國和整個世界經濟的打擊有多嚴重。

1974年美國的汽油定量配給票
1974年美國的汽油定量配給票(網路圖片)

石油價格大漲自然就導致化肥、農藥、薄膜等農資價格飆升,而且更嚴重的是發生了供給短缺,運輸費用更是飆升,這就使得糧食危機愈演愈烈,導致全球糧食價格在1972到1974年間上漲了2倍,大豆價格更是從每蒲式耳3.31美元急升到驚人的每蒲式耳12.90美元,漲幅達到290%。

這次糧食危機和石油危機所引爆的通貨膨脹,引發了戰後最長時間的全球經濟停滯和衰退,這就是歐美上世紀七十年代經濟滯漲的上半場。 

那麼,中國以如此高的增速在國際市場上採購糧食的原因又到底是什麼?基於糧食問題本質是國家安全問題,世界各國政府所發布的公開消息都會有所保留,我們就只能猜測:

第一,為了執行2020年初達成的中美貿易協議。這個協議的執行率並不高,如果內部沒有糧食需求,同時考慮到糧食是有保質期的,就不會如此大幅增加糧食採購。如果為了提升協議的執行率,更可能會提升對汽車、飛機、石油的採購。所以,這種可能性雖然存在,但比較小。

第二,統計員上學時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恰恰是他們負責統計糧食產量。

第三,備戰的需要。

美國因疫情而死亡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二戰,亞洲、歐洲、美洲各國的生命損失都很慘重。如何控制疫情,如何研製疫苗僅僅是這場瘟疫全球大流行的上半場,下半場將更為殘酷。當主要國家的疫情可以得到基本控制的時候,意味著下半場開始,當觸及核心時,世界可能會大亂。

對各國來說,這很可能是備戰的關頭,而糧食是備戰基礎。如果在糧食問題上先行未雨綢繆也可以理解。至於具體是什麼原因,只能由個人自己去判斷。但無論背後有什麼故事,在國際市場上形成糧食搶購卻已經是事實。

或有朋友說,這事還是與1973年無法相比,現在還具備爆發戰爭(引爆石油價格)的條件嗎?

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滯漲,本身就是源於經過韓戰和越戰之後美國政府的短期債務快速增長,這直接引爆了美元危機,化解這種危機的有效方式就是稀釋債務,稀釋債務的範本就是推動高通脹

但美聯儲通過寬鬆貨幣手段製造高通脹,比如推動通脹率達到10%以上,可能嗎?美聯儲是做不到的。因為民間和國會必然會給美聯儲施加巨大的壓力,要求他們加息以抑制通脹。比如,通脹達到5%的時候,美聯儲主席身上的壓力就會急劇加大,就必須加息打擊通脹。也就是說,在美國現在的體制下,美聯儲沒辦法製造更高的通脹率。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正在承受高債務率的困擾,是以比較快的速度稀釋債務好,還是更長的時間更好?無疑是前者。陣痛(比如十年以內)還比較容易承受,但如果拖延的時間過長,對本國民眾的信心和經濟的打擊就更大,對國家不利。

通脹超過5%的時候,美聯儲肯定承受不住國會和民間要求加息以抑制通脹的壓力,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又要求以盡量快的速度稀釋債務(在短期內製造更高的通脹),這就是矛盾。另外還必須注意,在中東,如果沒有美俄的壓制,就很容易爆發戰爭,因為中東本身就是火藥桶,隨時可以點火爆炸。當美國政府希望在短期製造更高的通脹、而美聯儲又沒有這樣的能力時,當中東出現不穩定因素時(這些不穩定因素時刻都存在),它就會袖手旁觀(這就足以引爆戰爭。如果美俄攜手當然就更容易了),中東戰爭的爆發就會導致油價和通脹暴漲,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就會引出一個比較驚悚的思路,一個隱秘的路徑。

一般認為,1973年的石油危機主角是巴以戰爭中的交戰各方,歐美是受害者,戰爭導致油價暴漲推動通脹暴漲(1974年美國的通脹率高達11.03%),讓歐美陷入了惡性通脹和戰後最長時間的經濟衰退。但反向思考一下,巴以戰爭導致的通脹暴漲,卻又是美國通過稀釋債務來化解債務問題的良機。因此,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另一次是1978年),都是美國化解當時債務問題的機遇,在美國政府擺脫了債務問題的困擾之後,美國才能從八十年代開始輕裝上陣,出現了繁榮的二十年。

今天,中東是否可能再次爆發戰爭?這條路徑雖然有違傳統思維,驚悚又隱秘,但卻符合債務問題的訴求。

再有,病毒全球大流行已經讓亞歐美洲各國遭到嚴重的經濟和生命損失,當疫情初步受控之後,各國政府就需要給民眾一個交代,否則領導人就干不下去,這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如果最終確認這個病毒是因自然因素偶然傳染給人類(目前有部分科學家持這個觀點),各國彼此就可以相安無事,世界也會喘一口氣,否則哪?就有可能造成國家之間的嚴重對抗、封鎖與反封鎖、甚至戰爭。

1973年的中東戰爭,讓當時的糧食問題和經濟局勢嚴重惡化。而今天,戰爭也並不遙遠……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