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取捨和運用 駕馭財富七件法寶

發表:2021-06-08 03: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1年6月8日訊】古代人對金錢的取捨和運用,令人深思,可以總結為駕馭財富的七件法寶,用七個故事來說一說。

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舍才有得

兩千多年前有個人叫范蠡,後人尊稱為「商聖」。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成功輔佐越王勾踐復國,之後不要任何賞賜,空手離開去了齊國。

在齊國,范蠡白手起家做生意,因為生意做得太好,齊王讓他做大官,相國。但是他散盡家財,又兩手空空地走了,舉家搬到了陶地,人稱陶朱公。在這個地方,范蠡再次從頭開始經營,19年的時間裏,他三次積攢了千金的財富,又三次把錢財都散了出去。

詩人李白寫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講的是范蠡的故事,在范蠡眼裡,高官厚祿、家財萬貫都是隨手可拋的身外物,有舍才有得。

二、德: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古時候廣陵江陽有一位叫李玨的人,家裡世世代代以販賣糧食為職業。十五歲的時候,他父親把販賣糧食的生意交給李玨打理。

有人來買糧,李玨就把升和斗交給人家,讓人家自己量,一斗糧只賺兩文錢的利潤。多年之後,他家卻變的衣食豐足。

他父親說:「糧食生意的同行都是賣出的時候用小鬥,買入的時候用大鬥,用來賺取更多的錢。雖然官吏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校正升斗的準確,但是始終不能制止弊病。我只是用同一個升和鬥出入,時間已很久了,自以為沒有什麼偏差。你現在改為出入自己量,我不如你。」

一個人自身的德行,要和他所處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違背規律行事會受到報應。

古代人對金錢的取捨和運用,可以總結為駕馭財富的七件法寶

三、仁:樂善好施

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岩,一天一位商人有急事求見,這位商人意失敗了,急需一大筆資金來週轉。準備把自己的所有家業,以非常低的價格賣給胡雪岩。胡雪岩瞭解到商人說的情況屬實,堅持按市場價來購買商人的產業。並告訴商人,商人隨時可以贖回這些產業,只需在原價上再多付一些利息就可以了。

看到別人都不理解,胡雪岩就說,那個商人的產業可能是幾輩人積攢下來的,要是以低價來買,人家可能就一輩子翻不了身。這不是單純的投資,而是救了一家人,既交了朋友,又對得起良心。胡雪岩仁義之舉打動了他人,生意越來越好。

當然,胡雪岩作為紅頂商人後來也迅速頹敗。李鴻章要徹底廢掉左宗棠,首先從胡雪岩這個掌管「錢袋子」的白手套下手,胡雪岩毫無還手之力。

這不僅是胡雪岩的悲劇,還是紅頂商人的悲劇。依靠特權發家,最後也當然會毀於特權。就好像馬雲一樣,口出狂言,背地裏和一些政治派系幹一些事情,被習近平打得鼻青臉腫。

四、義:義薄雲天

宋朝的范仲淹,少年喪父,家道貧寒,一生樂善好施。少年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留下千古傳誦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他剛做官時,就買了靠近城牆的一些好田,稱作義田,用來供養家族裡的窮人,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穿,凡是有婚喪嫁娶的事情,也出錢賙濟他們。另外他還出資創辦義學,讓家族中貧寒的子弟能夠免費上學。

其實無論貧富貴賤,這個「義」字,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我們不應把金錢看得太重,而應該一切以義字為先。三國演義,更是突出了義字。即便是古代的強盜,也有聚義廳,講義氣。現在的中國,官匪一家,根本不講道義。

古代人對金錢的取捨和運用,可以總結為駕馭財富的七件法寶

五、禮:不貪非分之財

江西撫州人謝廷恩是清朝著名的商人,從小家境貧寒,16歲開始經商。一次,他在福建經商,一位首次在他那裡購買商品的人拿貨付款後立即走了。謝廷恩清點貨款,發現那人多給了總貨款一半的錢。謝廷恩知道他是一家布店老闆。謝廷恩便在城中的一家一家的找,終於將多出的貨款返還給他,客戶被謝廷恩正派的為人折服。二人成為朋友,這個故事也在福建當地廣為流傳。後來,謝廷恩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到二十年,已成為撫州當地巨富。

古代人知道,積財不如積德,行善積德不僅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還可以給兒孫帶來福報。

六、智:不讓錢傷害道義

春秋時代秦國國君秦穆公派兵去偷襲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對他的夥伴說:「秦兵行軍幾千里,穿越了好幾個諸侯的領地,其目的必定是偷襲鄭國。他們以為鄭國沒有任何防備。如果我們今天告訴他們鄭國早有防備,他們必定不敢再往前走了。」

於是弦高等人假裝奉鄭國之命,用十二頭牛犒勞秦軍。秦軍元帥一看鄭國派人來慰勞秦軍,認為對方早有防備,於是領兵撤回秦國。

鄭穆公見弦高立了大功,於是重賞弦高。弦高不要並且說:秦軍是受了我的欺騙才退兵的。如果我因為欺詐了別人而得到國家重賞,那就是在敗壞鄭國的信譽。治國不講信用,那就是敗壞風氣。因為賞一人而敗壞國家風氣,仁德道義之士不會用欺詐的手段換取重賞。

弦高說完後就帶領他的屬下搬家,從此再未返回鄭國。

弦高用智慧深謀遠慮,不讓錢財傷害道義。智慧和小聰明的區別就在於此,很多人耍小聰明獲取利益,實際上聰明反被聰明誤。

七、信:一諾千金,絕不違約

說在西漢初年有一個人叫季布,特別講信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到。有諺語說:「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被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人無信則不立。古人誠實守信,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中共說構建誠信社會,結果怎麼樣?建立了互害的社會,沒有契約精神。互相的爭來斗去,所以這個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中共把整個中國搞壞了。古代人講究的馭財七件法寶:道、德、仁、義、禮、智、信。現在都被中共給毀了,所以拋棄中共才是正途!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