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保守派的領軍人物馬克·萊文(Mark Levin)警告美國已經處於「深淵」當中,只有開展反擊共產思潮的運動,才能自救。圖為2015年,美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馬克·萊文(Mark Levin)在馬里蘭州舉行的保守黨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Gage Skidmore/Flickr/CC BY-SA 2.0)
【看williamhill官网 2021年7月12日讯】(看中國記者理翺編譯/綜合報導)近二十年來,美國保守派最高的演說家馬克·萊文(Mark Levin)一直在撰寫《紐約時報》排行榜上的暢銷書,警告關於左派接管美國的情勢。就像在美國革命期間以「常識」筆名寫作《美國危機》小冊子的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一樣,萊文呼籲美國在跌落政治懸崖之前能醒過來。
但隨著喬·拜登(Joe Biden)上臺和自由派的社會政策被迅速接納,萊文指出,我們不是在墜落之前能否清醒,而是「我們現在正處於深淵之中」。
他的系列叢書中的第8本書《美國馬克思主義》將於本週出版,那意味著他警告的日子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呼籲行動」和新的反擊運動,抵制日益氾濫成災的、形形色色的共產思潮。
萊文是業務最繁忙的媒體人,他每天在做自己的廣播和電視節目,他要主持福克斯的「生命、自由和萊文」節目,以及他的大量著作,現在還要增加號召領袖這一職責。
後川普時代美國的種種亂象
「如果你熱愛個人主義和自由,如果你熱愛機會、資本主義,如果你熱愛這個國家,並且你欣賞之前發生的一切,以及我們所站的肩膀,那麼是時候站出來了。」「就在這裡,就是現在,它們(馬克思主義等共產思潮和運動)正在吞噬這個社會。」萊文在接受採訪時說。
他說:「我們正需要一場全國性的運動來反擊。」
他補充說:「這本書(《美國馬克思主義》)的重點是開始,或者至少為這樣的(抗擊)運動做出貢獻。」
萊文的目標非常廣泛,而且涉及後川普(特朗普)時代在美國爭論的所有部分,包括批判種族理論、自由派(左派)媒體與民主黨的軸心、法院擴編、大型科技公司消除保守派聲音以及對美國歷史的攻擊等等。
「馬克思會同意的。」萊文在談到美國的這一發展趨勢時寫道,他抨擊自由派正在用共產思想的魁首卡爾·馬克思的策略來摧毀美國這個自由、民主的國家。
凱文的應對答案是支持抵制運動,反對「喚醒」(一種在美國當前社會中的左傾激進運動)的公司、和其它屈服於並助長美國社會快速左傾的公司。
「僅僅投票(選舉出好的政府)是不夠的,儘管這至關重要。現在我們必須成為積極的活動家。」他呼籲道。
吐露心聲 堅決抵制共產獨裁 但不會從政
儘管萊文在觀眾中很受歡迎,但他計畫繼續擔任頂級的「啦啦隊長」,而不是該運動的政治領袖。他表示,競選公職不是他的事。
「如果我競選公職,我的發言權會比現在少。」「另外,我的性格將會讓我和大多數說的很漂亮、但做的很少的公職人員相處不好。」「所以,這根本行不通,」他說。
通過他的媒體渠道召集一支草根隊伍是萊文想要扮演的角色,隨著他的朋友兼同為頂級演說家的拉什·林博(Rush Limbaugh,美國著名的保守派活動家)的去世,這一角色變得更加重要。
「前幾天我在想,『拉什,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你』。但拉什不在這裡。」萊文說。
林博確實曾表明,萊文的角色是團結保守派基礎,正如他在他的節目和書中所做的那樣。
萊文說:「他為我簽了名,我真的有點兒不好意思說,我沒有對任何人說過。」
「它說,『致我親愛的朋友馬克,運動的精神。上帝保佑你,拉什。』」
萊文說,他希望那種精神能出現在他的最新著作中(數週以來一直是亞馬遜最暢銷的預售書籍),並能引發像2009年茶黨運動甚至美國革命這樣的新運動。
美國革命是發生在1765–1783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革命。美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在美國革命戰爭中擊敗了英國,獲得獨立,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 - 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憲政自由民主國家。
「我希望這本書能像《美國危機》那樣產生影響。」萊文說道,他清晰的指出了共產思潮對美國的根本性破壞,並警告任由其發展下去,美國將面臨的可怕未來。
他:「因為我們面臨的不是一時的時尚。這不是一個循環(週而復始)的一部分。」「現在的情勢是一記鐵拳或毀滅球對這個社會和這個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這(抵制摧毀性的左派革命)將需要大量的工作。這將需要幾千萬的我們。」
「那些從沒想過自己可以成為英雄和愛國者的人會說,你知道嗎,『如果我現在不站出來,我的子孫後代將面臨地獄般的貧困未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