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學生和家長在高考考場外(圖片來源: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7月17日訊】名牌大學生包括研究生無奈進捲煙廠,竟被認為「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自己要來的」。說得好輕巧,好冠冕堂皇!都知道:少年強,則青年強;青年強,則國強!他們怎麼就沒有遠大理想?他們怎麼就要做這種「吸菸有害健康」的職業?一言以蔽之,這些名牌大學生包括研究生們,怎麼就那麼「賤」?!
還是先說幾句閒話吧。據本人所知,1949年前,只要有人推薦或自薦,只要能勝任所幹的工作,沒文憑,也沒問題。當年陳寅恪、沈從文就都沒有文憑,而魯迅的文憑也並不高,就一「中專」,可他們都做了名牌大學的教授,而陳寅恪居然還被稱之為「教授的教授」。
就是二十幾年前,今日與那時也不可同日而語。當年,本人一個事實上沒有任何文憑且已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竟然也能進省報做了編輯,直至退休。所以自己認定:人生是有宿命的,冥冥之中都做了安排,我把它稱之為「天意」。而現在那些名牌的大學生包括研究生無奈地進捲煙廠做幾乎沒有任何知識含量的工作,難道也是他們的「宿命」?也是「天意」?當然,你也可以說,此乃時代使然。沒有人能逃過時代。
前天,騰訊財經的公眾號轉載猛獁工作室陳佳慧、劉文傑的文章;《看到人大、武大畢業生進廠卷香菸,流水線上研究生超30%》,不但內心受到震動,鼻子都有點發酸,為這些真正名牌的大學生包括那些研究生而難過。
不是說學歷高就一定不能做普通工作,而是給人的感覺,今天一些高學歷者,等待他們的卻似乎只有這種沒有任何知識含量的職業。這不是市場經濟造成的。我不說你也明白。記得二十幾年前,在上海文匯讀書週報上看到說,當年研究生進出版社,不是一進去就做編輯,而是至少要干半年的校對。這一方面是強調要從「基層」做起,對出版工作有個全面瞭解;二是明白校對工作很辛苦,而且需要比編輯更廣的知識。也難怪你在文革前的書籍中很少看到文字上的錯誤。後來一些文化出版單位,特別是報紙雜誌,對校對人員的素質要求放得相對較低,這是我不能理解的。在本人看來,校對人員的學問應該比我這個編輯要大。當然,也正因此,報紙的校對人員在單位裡,不論待遇和地位都不能算高。
但像中國這種名牌大學生大批地從事沒有知識含量的工作,這就是在浪費知識人才。據說中國送外賣的大軍中有不少是研究生學歷。前幾天在微信上還看到一幅圖片,內容是在一個台階上,一外賣小哥幫一遇到難題坐在台階上發愁的程序員編程序。你看到這種情形會怎麼想?中國的人才就過剩就到了這種地步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當然可以把這種情形推給社會,說社會病了。是。社會是有病。社會有病,其實是因為人有病。人有病,是因為制度有病,體制有病。
再說這次記者採訪捲煙廠,發現煙廠工作人員對流水線上的工人有如此高的學歷見怪不怪。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我們河南中煙招聘員工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學歷,有名校畢業生或研究生都是很正常的。」當記者詢問「一線生產操作崗位」的工作是否需要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來做時,上述負責人拒絕回應。而漯河捲煙廠一位工作人員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現在所有的企業、崗位、工作內容都擺在那裡,名校的學生願意來,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好一個「都是很正常的」,好一個「名校的學生願意來,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不就是想說這是「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嗎?可我就想知道,不論是那名河南中煙人力資源部的相關負責人,還是漯河捲煙廠的工作人員,他們就沒有半點同情心嗎?看到這些名牌學校的大學生包括30%的研究生,讀了十幾近二十年的書,然後做著一個小學生甚至沒有上過學的人都能幹的工作,內心就沒有過一絲浪費人才的痛心嗎?他們的心腸真的比磐石還堅?有沒有思考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樣一種荒唐情形?難道就為了一個捲煙廠裡都是名牌大學生,或者說「管理」的都是名牌大學生,因此自己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嗎?這些名牌大學生包括研究生之所以「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除了教育制度的失敗,整個社會,包括捲煙廠以及他們這種人,就沒有一絲一毫的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