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1日,北京人大常委會決定DQ4名議員的資格,引發19名民主派議員總辭。如今北京希望民主派重返政壇做「忠誠反對派」。(圖片來源:宇星/看中國)
【看中國2021年8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早前拋出「忠誠的廢物」一詞,被坊間熱議。11日,他又在港媒撰文,指香港開始出現「選舉攬炒主義」,證明了反對派轉化為「忠誠反對派」的政治難度極高,認為反對派存在「不忠誠基因」。香港時事評論人劉細良指,共產黨治下不存在「忠誠反對派」,他認為教協解散或許是萬全之策,否則工會將被共產黨騎劫,而香港第一大黨——民主黨亦可考慮解散,如果成為政治花瓶,就要喪失獨立意志,淪為被中共利用的工具。
田飛龍在《明報》撰文指,「選舉攬炒主義」是香港新選舉制度下,反對派「選舉不合作」與「選舉破壞」的政治思潮及行動路線,是消極的公民抗命,以不參選、不合作、不妥協的方式阻止他人參選,最終目標是對新選制做出抵抗,破壞香港「民主重建」與「社會和解」,製造「香港民主已死」、選舉是「清一色」、香港進入「一言堂」的輿論和亂象,對抗中央的全面管治權。
田飛龍還指,選舉攬炒證明了反對派轉化為「忠誠反對派」的政治難度極高,認為反對派存在「不忠誠基因」,批評反對派領導層以一黨或一己私利凌駕國家安全、香港法治與民主前途之上,呼籲社會向選舉攬炒派說不。
對於田飛龍的上述言論,香港時事評論人劉細良認為話中含義是:「教協解散、民主黨不參選都不行」,共產黨用國安法來迫害你,而你連死或解散的權利都沒有,當政權迫害到某一程度時,你要自我檢討,之後變成「忠誠反對派」,「打倒昨日的我,變成湯家驊、狄志遠等人」。
劉細良指,新選舉制度侮辱香港人的智慧和常識,但田飛龍卻認為不參選也有問題,「黨安排了一個角色給你,你不能不做,雖然是小配角,對政局毫無影響,但黨給你,你就要做好。」劉細良進一步指,共產黨在延安時代發明一種所謂「治病救人」的理論,不會將反對派「肉體消滅」,而是要「改造思想」,令反對派人士成為黨的螺絲釘和機器。
國安法後,中共多番強調,希望民主派變成「忠誠反對派」,但劉細良認為,忠誠反對派在共產黨治下是不存在的。教協日前宣布解散後,繼續被《大公報》狙擊,他分析,在共產黨看來,教協有龐大的會員隊伍,有財力,有號召力等,為何不為黨所用?他認為或許共產黨一早已經對教協另有打算,可能已經做好接手教協的人事安排,而教協見到這個更大的危機出現,「不如提早自行了斷」。
1973年成立的教協在10日內被消失 ,劉細良認為,「下一個『自行了斷』的,應該是民主黨」。1990年成立的民主黨是香港第一大政黨,有評論指國安法後,民主派全面撤出立法會,而共產黨需要政治花瓶,因此多番提出「忠誠反對派」一詞,希望民主黨充當橡皮圖章角色。
劉細良指,共產黨只想要民主黨的壳自用,如果這樣,民主黨不如「自行了斷」。因為當黨的權力凌駕一切時,「忠誠反對派」是不存在的。若民主黨成為「忠誠反對派」,則要依照黨的意願行事。他分析,偶爾可以批評林鄭月娥,但不可以批評國安法,或者當《反外國制裁法》在立法會審議時,發言時可以批評幾句,但投票時要投贊成票,因此不存在「忠誠反對派」。
他還指,60、70年代有香港學者,初期以為自己可以成為「忠誠反對派」,為共產黨提意見,惟最終慢慢變成為黨搖旗吶喊的宣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