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臺北舉行國慶慶祝活動中,一架CH-47契努克直升機懸掛著中華民國國旗。(圖片來源:SAM YEH/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0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真瑜採訪報導)中華民國110年國慶期間兩岸互嗆達到高峰,習近平警告「台獨分裂」勢力是中國統一最大障礙,蔡英文則回懟中共表示,絕對不要認為臺灣人民會在壓力下屈服。蔡英文更是喊出,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最強之音。
知名人權律師、美國天主教大學人權中心研究員陳光誠認為,蔡英文的講話是針對中共長期以來對臺灣文攻武嚇的一種直接回應,信息非常明確,就是必須堅持民主憲政體制這個最重要核心。臺灣提出的四個堅持剛好對應了中共的四個堅定不移。
中共的四個堅定不移是,堅定不移的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堅定不移的深化擴大兩岸交流;堅定不移的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民族復興。與事實不同的是,在全球圍堵獨臺灣,破壞兩岸關係的恰恰是中共。
中共所謂的統一目標,核心是權力必須由中共來控制,共產黨在其的解釋中明確說明,就是如果支持中共的領導,臺灣人民就是人民,不支持中共的領導你就是敵人。
堅持憲政民主憲政體制和中共的話術對比高下立判,蔡英文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說法非常好,臺灣目前處在激烈碰撞的最前沿,同時臺灣人們也清楚地意識到必須站在民主陣營裡,否則沒有辦法獨自與共產魔鬼抗衡。
陳光誠指出,中共對臺文攻武嚇的藉口是打擊台獨勢力,是通過在國際上的矮化臺灣,試圖逼迫臺灣屈服。其實關於統一,民進黨的創始人曾經就說過共產黨如果敢實行民主選舉,臺灣馬上回歸的話。所以臺灣問題的本質不是統獨問題,而是自由民主政體與專制的對撞。
只要大陸施行民主,人民手中有選票,臺灣問題很容易引刃而解。現在的問題是中共假借一國兩制妄圖統一臺灣,但一國兩制已經在香港被證明是一場騙局,中共見文的不行就用武力逼迫臺灣政府就範。
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正子奔他鄉。中共做的不好導致人心背離是必然現象,現在中共如此逼迫臺灣純粹是自欺欺人,看看香港還在會相信中共真心對臺灣好。臺灣其實沒有必要在天使與魔鬼之間做選擇,只有徹底打垮中共才是最優方案。
陳光誠表示,鑒於歷史上美國曾連續出賣過中華民國,在臺人士會擔憂同美國走太近如果再次被拋後果必然是災難性的。首先不排除美國政府中有見利忘義之人,他們為了一些經濟目的意圖放棄臺灣,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曾經披露,希拉里任國務卿期間,其助手沙利文建議美國終止臺美協議進而徹底放棄臺灣,一次性換取中共減免美國1.14萬億美元債務,希拉里在看到沙利文的建議後稱讚想法不錯希望就細節進一步討論,好在這個建議最後沒有了下文。如果美國真這麼做,必會改變美國在全球的地位和話語權,甚至是破壞立國之本。好在這群人並不是主流,無法成氣候。
其次,不論政策如何回流,共產黨的威脅這些年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尤其是共產黨對全人類的威脅是越來越嚴重。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賣臺不可能成為主流,更不可能實現。同時臺灣在美國全球戰略中意義非凡,更不能輕易拋棄。
另外,親共的勢力並非全部都來自國民黨,不管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都有親共勢力。從表面的情況來看,國民黨當然要比民進黨走的遠的多,僅此區別而已。關於親共,越是在自由世界有時候會表現的更加突出。
臺灣的未來還是要由臺灣人民來決定,目前臺灣還沒有真正高瞻遠矚的領導人出現,或者說這樣的能人真正出現了,在臺灣有沒有市場,能不能被認可,會不會受排擠,這都決定著中華民國未來的命運。
陳光誠認為,長久以來臺灣以亞西亞孤兒自居,儘管西方尤其是美國對中華民國的出賣,這是非常令人不能理解,也是令人遺憾的事情。但是臺灣一直以來並非是孤軍作戰。
臺灣很多領導者的思想應該具有更大的一種格局。有人錯誤的認為臺灣是西方的一枚棋子,不願成為西方打擊中共的馬前卒衝在最前,維持現狀是非常蠢的一種說法,怎麼可能維持現狀?
如果沒有西方的支持和保護,中共早就把臺灣給吞併了。臺灣首次總統直選,如果沒有美軍的航空母艦護航,選舉能否進行下去都很難講。共產黨的軍事演習就在邊上進行,與中共媾和達到兩岸和平的目的是愚弄人民。實際上臺灣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加入民主陣營,最大限度上跟民主國家保持很好的關係。
臺灣的政客應當有鴻鵠之志,真正有智慧的人是要通過遊說全世界和他們形成共同戰線,把中共的趕出大陸,讓臺灣的民主在中國大地上普遍的開花結果。臺灣的政客講兩邊都不靠,當所謂的騎牆派,但是你們必須要知道,臺灣目前還沒有資本坐山觀虎鬥。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