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和歐洲企業遭受的經濟脅迫考驗歐盟團結(圖)

發表:2021-12-26 11: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經濟 立陶宛 歐洲 企業 歐盟
立陶宛和歐洲企業遭受的經濟脅迫考驗歐盟團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12月26日訊】(法廣RFI)路透社12月17日援引兩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在北京與立陶宛就臺灣問題發生外交爭端之際,北京正在向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Continental)施壓,要求其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零部件。隨著事件的發酵,北京通過經濟施壓以懲罰立陶宛政策決定的舉措已經波及到眾多在該國開設工廠的歐洲企業

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在本月出席歐盟峰會時曾向歐盟委員會方面反映了與中國關係之間的現狀。瑙塞達向歐委會領導層指出,立陶宛正處於嚴重的經濟、政治和外交壓力之下,並為立陶宛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運作設置了障礙。

瑙塞達會後通過聲明表示,「立陶宛目前所處的情況再次表明,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必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我們期待著歐盟在這個問題上的聲援和支持。我們必須髮出一個明確的信息,即經濟壓力不能被用於政治操縱,國家之間的關係必須基於國際法。」

同樣就這一事件,德國聯邦工業協會(BDI)日前通過聲明表示,「北京對立陶宛採取的最新措施等同於貿易抵制,將影響整個歐盟。」該協會稱,「德國在立陶宛的生產設施需要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以及從德國向中國出口的含有立陶宛部件的產品也受到影響。」

德國聯邦工業協會是德國工業和工業相關服務提供者的核心組織。其代表德國40個行業協會和10多萬家公司,約800萬名員工。該協會指出,「從長遠來看,北京的升級是一個破壞性極大的自擺烏龍。它表明,北京準備在經濟上與‘政治上不受歡迎的’夥伴脫鉤。對德國聯邦工業協會來說,很明顯,對作為歐盟單一市場核心的價值鏈的任何損害都是不能容忍的。」

不過,德國聯邦工業協會也指責個別國家在處理臺灣問題時與歐盟的政策「不一致」。對此,德國經濟部的一位發言人向媒體表示,該部門瞭解大陸集團遇到的困難,並對事態發展表示「關切」,但沒有說明德國新政府將採取的應對措施。

據德國-波羅的海商會主管施羅德(Florian Schröder)向英國《金融時報》介紹,一些德國公司在從立陶宛進口或出口產品時遇到困難,一直在向該機構尋求建議。施羅德說,「過去5年,我們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個小型汽車供應商集群」。他補充說,「現在事情升級了,許多德國和立陶宛公司受到影響」。報導提及,歐盟方面正在收集證據,但許多涉事公司擔心,如果它們投訴,將被完全拒之於中國門外。

據立陶宛媒體22日報導,德國-波羅的海商會警告立陶宛政府,如果找不到「恢復立陶宛與中國經濟關係的建設性解決方案」,相關企業受到的限制措施可能會迫使德國投資者關閉在立陶宛的工廠。據悉,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 Landsberg)和經濟部長阿蒙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收到了這份來自德國-波羅的海商會的致信。

依照立陶宛統計部門2019年的數字顯示,德國是對該國的第四大投資國,當年對立陶宛的直接投資額為13.7億歐元。報導指,德國企業在立陶宛開設的基材、泥炭、激光、汽車零部件和其他高科技行業的公司都面臨問題。在立陶宛投資建廠的德國大企業包括西門子、巴斯夫、博世以及上文提到的大陸集團。

德國-波羅的海商會在信中寫道,「已經開始的投資項目(生產擴張)不能再繼續了,因為必要的部件已經無法從中國獲得。再也不可能從中國帶來必要的零件了。(原產於立陶宛)的成品也不能再被運往中國。」該商會警告說,「因此,我們公司的基本商業模式受到威脅,一些公司將別無選擇,只能關閉其在立陶宛的業務」。

信中還強調,立陶宛對受影響企業的國家援助不會解決根本問題。德國-波羅的海商會的人員表示,「政府的財政援助或財政補償(如與經濟部的會議所討論的)不會恢復商業模式,也不會解決供應鏈中斷或對中國出口的問題」。信中寫道,「我們代表所有成員重申,我們希望迅速找到恢復立陶宛-中國經濟關係的建設性途徑。」

同時,該商會領導人表示,他們希望歐盟機構能夠參與到這場爭端中來。信中說,「我們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個雙邊問題。我們非常希望歐盟與立陶宛團結一致,能夠恢復中國對我們共同的歐盟-中國貿易規則和中國必須遵守的世貿組織規則的尊重。」對此,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說,這封信可以被看作是對立陶宛的 「有力支持」。

蘭茨貝爾吉斯在與總統瑙塞達會晤後告訴記者說,「這是一封重要的信,我們在信中既讀到了對我們的強烈支持,實際上也讀到了歐洲需要有威懾手段,以便將來不會對其他國家採取類似於針對立陶宛的行動。」他表示,自夏天以來,立陶宛一直在「尋找外交解決方案」,但也強調了歐洲共同應對的重要性。

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21日通過電話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討論了中國的壓力。立陶宛政府指出,希莫尼特感謝美國對立陶宛的聲援和支持。會後,美國國務院發表的聲明稱,布林肯表示,中方的相關措施將引起嚴重關切,「包括在國際貿易原則下,並似乎構成一種經濟脅迫」。布林肯強調,「面對這些行動,美國支持立陶宛,並重申美國致力於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以回擊北京的脅迫性外交和經濟行為。」

就立陶宛和德國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在德國《世界報》24日刊登的採訪中介紹稱,「中國海關不再辦理立陶宛進口產品,…… 我們收到來自其他成員國的進口受阻的報告越來越多,這讓我們憂慮。」 

東布羅夫斯基指出,現在似乎是如果其他歐盟國家的商品中包含有來自立陶宛的部件,中國海關也不會實施清關。這已不再是個案。他說, 「我們已獲悉很多從立陶宛和歐盟進口的產品滯留在中國港口的案例,而且數量天天都在增加。」

東布羅夫斯談到,「這包括從小型貨物到非常大的貨物。在涉及的金額方面,也有很大的範圍。鑒於歐盟和中國之間巨大的日常貿易量,這個數字增長非常快也就不奇怪了。」歐盟最近宣布,正在與北京當局接觸,「以迅速澄清」來自立陶宛的貨物被封鎖的情況,並指歐盟方面正在考慮在必要時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

東布羅夫斯基斯在採訪中重申,不排除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他補充說, 「我們更願意友好地解決問題,這一點很清楚。」他告訴德國《世界報》稱,但也「必須為相關努力沒有結果做好準備」。東布羅夫斯基斯說,因此歐盟在收集證據,以向世貿組織提告做準備。 

東布羅夫斯基本月8日曾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發表聯合聲明。二人通過聲明指出,「歐盟得知立陶宛貨物在中國海關無法通關,以及立陶宛的進口申請被拒絕。我們與立陶宛政府保持密切的溝通,並及時地通過歐盟駐華代表團收集相關信息。我們正在與中國有關部門接觸,以迅速澄清相關情況。」

歐盟委員會當天正式推出了一項新的反脅迫工具 (ACI),以應多第三國使用經濟脅迫的行為。據歐盟委員會介紹,「這一法律文書是對歐盟及其成員國近年來成為蓄意經濟壓力的目標的回應。它加強了歐盟的工具箱,並將使歐盟能夠在全球舞台上更好地保護自己。」不過,有關該工具的立法還仍在審議當中。

據瞭解,博雷利星期三在與布林肯的通話中也探討了立陶宛所受到的經濟脅迫壓力。據歐盟對外行動署的聲明介紹,他們二人「還討論了中國單邊行動不斷擴大的國際影響,所有證據表明,這些行動不僅嚴重阻礙了與立陶宛的貨物貿易,而且現在也影響了其他(歐盟)成員國和美國的公司。」博雷利重申,「歐盟將共同反對針對其任何成員的所有政治壓力和脅迫性措施。他們同意就所有這些優先領域保持密切聯繫。」



責任編輯:靜馨 来源:法廣RFI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