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卻做工精緻的世界遺產-太陽之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蒂亞瓦納科位是在玻利維亞的一個重要南美洲文明遺蹟,由重達數十噸、數百噸的巨石緊密砌成,曾是蒂亞瓦納科文化的中心,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與秘魯的交界處,距離「的的喀喀湖湖畔」將近二十公里的距離,在海拔超過三千八百公尺的高地上,屬於曾經強盛一時的「蒂亞瓦納科帝國」遺留於今日的重要遺產,也是南美大陸最重要、最壯麗的考古遺蹟之一。
蒂亞瓦納科帝國
「蒂亞瓦納科帝國」是公元600年至1000年盤據於「的的喀喀湖湖畔」南岸的強盛國家,其首都正是前述所說的「蒂亞瓦納科」,當時「蒂亞瓦納科帝國」的影響範圍甚至包括現今的秘魯和智利。首都興建於公元110年左右,在公元600年時人口突然急速的攀升,成為的的喀喀湖南部的地區中心,並且大幅修整改進整座城市、建造更加巨大的彫花巨石與寺廟。在公元800年左右時,人口推測達到了一萬至兩萬之間,在祕魯與智利的海岸也有建立殖民地,以強大的「軟實力」影響周邊地區,形成一股強大的文化力量。
環境資源與優異農業
蒂亞瓦納科因地處位置擁有野生的魚類與鳥類、馬鈴薯與豆類以及玉米等作物,還有大羊駝的牧地,為此還發展出製造肉乾與冷凍馬鈴薯的技術,還擁有一種名為「臺田技術」的技術能夠同時充分的使用梯田、灌溉渠和肥料,現代農業每公頃可產出14.5噸,而臺田卻能達到21噸的成果,在1988年的芝加哥因為嚴寒摧毀了當地七到九成的生產力,而芝加哥大學研究員所建立的實驗性臺田卻只下降了一成的生產力,顯示出蒂亞瓦納科農業優異的防止霜凍的保護措施。
多元文化與殖民地域
蒂亞瓦納科是一個多元型的文化國家,他們會以當地名聲強盛的家族率領居民們建造大型的紀念性建築,跟現今的各種佳節的日子受人們所喜愛一樣,他們也有各式各樣的節日讓人們的生活融入在宗教慶典的氛圍中,即便是遠在天邊的客人也會為此千里跋涉的來到此地進行買賣、敬拜神靈的朝聖之旅。
在人口增加,社會專業分工的進步下,開始有許多的手工藝人的出現,陶瓷、珠寶和衣物等製品的製造有人不斷的精進鑽研,從考古發現的陶瓷文字中記載,蒂亞瓦納科的文化深深影響了秘魯、阿根廷及智利等地的文化,例如秘魯的高地人仿造其文化特色建造了寺廟和陶瓷,而智利北部的人們以蒂亞瓦納科的方式建造了十分精美的墳墓。在蒂亞瓦納科遺址中發現的雕像,如果是來源自其他地區,擺放的位置便會在蒂亞瓦納科神的從屬位置之上,表示「蒂亞瓦納科帝國」凌駕於他國之上的地位,而在「的的喀喀湖湖畔」的許多地區都有蒂亞瓦納科的陶瓷,證明了蒂亞瓦納科其符號與權力的影響深植該地區的各處。
蒂亞瓦納科有許多的殖民地,甚至在300公里外仍能看見其帝國的一角,像是保羅.戈德斯坦等許多學者發現蒂亞瓦納科跨越了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抵達了秘魯的莫克瓜平原,距離「的的喀喀湖湖畔」有150公里的距離,屬於農業與採礦業的中心位置,專門盛產銅與銀,此地擁有長達700年的興盛歷史。
帝國的殞落
「蒂亞瓦納科帝國」消失的原因眾說紛紜,最多人認同的理論是國內社會的動嚮導致衰亡,可能起自公元1000年時,重要的莫克瓜突然停止生產陶瓷,這個變化導致數年後的首都也邁向沒落,遺蹟有許多明顯被惡意破壞的跡象,如與當地世界遺產「太陽門」一樣的大門被翻倒損毀、普圖尼建築群被燒燬、食品儲罐被砸碎等等,帝國的崩潰引起了向南的遷徙浪潮,美國的人類學家湯姆.迪勒海與其同事認為這個浪潮使農業技術傳入智利中南部的馬普切人地區,也能解釋馬普切語引入了大量的普奇那語辭彙(的的喀喀湖周邊地區語言),例如antu(太陽)、cuyen(月亮)、chadi(鹽)及ñuque(母親)等。